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校園頭條

:::

勇闖生命逆境 2位資教學生生命故事分享

  • 05/23/2020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
  • 圖片標題:202055生命故事講座_200511_0005 (Copy).jpg
  • 圖片標題:20200505生命故事分享_200511_0007 (Copy).jpg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沈柏鴻報導】 

        本校健康暨諮商中心於109年5月5日,在外雙溪校區G101會議室,邀請中文系一年級吳筱晴及社會系四年級顏莞倫同學,分享如何克服身心理障礙,勇突破逆境的生命歷程。

         吳筱晴在國小一年級時,被診斷出罹患亞斯伯格症,此病徵在西元1981年羅娜.吳引(Lorna Wing)的論文中提及,患者對於自己的興趣相當執著,雖然社交能力較弱,但他們對人際交友仍保有渴望。因為這樣的症狀,從此自卑感隨之而來,由於老師與同學的不理解,造成她小學生涯都在愁雲慘霧中度過。在一片灰暗之中,繪畫與寫作成了筱晴生命中的依託,不僅自己熱衷繪畫,更樂於將繪畫的興趣分享給家人。

        起初筱晴鼓勵祖母學習繪畫,但祖母因自信不足而婉拒,但她不因此放棄,終於在高一那年,能與祖母一同學習繪畫,並在景美女中開設畫展。對她而言,雖然自己受祖母的照顧很多,但更高興的是,莫過於有能力可以幫助照顧家人,使彼此都能相互成長。如今的筱晴走出過往陰霾,在大學校園裡盡情學習,也積極參與學校社團,勇敢的走入人群,以精煉的文筆,刊登詩作於藥業會刊、東吳停雲詩社書刊。筱晴感性的說,希望大家都能包容彼此的不同,互相尊重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開朗活潑的顏莞倫,在就讀幼稚園期間,老師便發現莞倫怎麼呼喊皆無回應,經過醫生診斷為聽力重度受損,起初先以助聽器輔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後並無明顯成效,幼稚園畢業之後,家人便毅然決定讓莞倫手術裝人工電子耳。莞倫特別說明兩者不同之處,助聽器的功效只能放大聲貝,電子耳可以刺激聽覺神經,母親為了建立莞倫的自信心,不惜花重金幫她裝人工電子耳,希望莞倫能順利與人互動。

        手術完之後,便開啟漫長的復健之路。母親每日風雨無阻帶著莞倫從住家到需要一小時車程的台北市內湖區,上語言表達的課程。因為母親的堅持,加上老師嚴格的教導,才使莞倫如今能與他人順利對談。她小學時參加了管樂團,靠著聲音震動的頻率來捕捉音符,為生命譜上悠揚的樂章。在度過國高中的課業低迷,大學時期的莞倫,雙主修社會系及社工系,成績皆名列前茅,還參加社會系上的營隊,學習跳舞及演戲,並與資源教室的學生,一同參與衛生福利部所辦的「性別暴力防治推廣計畫」,她也擔任童軍團資深團主席,辦理各式服務活動,努力讓大學生活發光發熱。

        兩位資教學生,雖然在生理有所缺陷,但他們並不自怨自艾,反而展現生命的韌性,努力嘗試新事物,享受青春的樂章。一路走來的艱辛過往,如今已成生命中的養分。

【文/中文延沈柏鴻 圖/健康暨諮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