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不僅能發電,還能救樹。東吳大學將每日校園產生的廚餘發酵成「益菌土」,用以搶救校內老樹,遏止俗稱樹癌的褐根病擴散,技術領先,甚至將輸出至農業大國土耳其,提供國際使用。
非洲豬瘟襲台期間,政府明訂回收廚餘不得提供畜牧使用,去化管道受阻,僅得以一般垃圾處理,導致垃圾量暴增。東吳大學表示,為解決這項問題,校方透過產學合作方式,攜手生物科技公司,將校園每天產生的廚餘,經過固態發酵機,在24小時內將廚餘資源化為有機堆肥的「益菌土」。
東吳大學指出,透過生技公司具備的全國首座「高效廚餘處理廠」,不僅可在1天之內,成功將每50公斤的廚餘轉換成約5公斤的無臭土壤,更可將廚餘資源化為有機堆肥,並隨時間變化,長出各具功能性的益生菌種,進一步將有機介質高值化為土壤改良材料。
不僅東吳大學,清大奈米工程與微系統博士許又仁,於2015年打造「元沛農坊」團隊,同樣看準廚餘作為綠金的實力,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將廚餘變身為蚯蚓土,兼顧環保,用以施肥,讓農作物更有營養。
許又仁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以此開發出蚯蚓養殖場,並將牛糞跟豬糞結合,將養殖的蚯蚓變成「蚯蚓土」這種富含植物所需的營養、完全不臭的有機肥料,顛覆傳統肥料的做法,將廚餘垃圾轉換為生物多樣性堆肥。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攜配音聲優開課 帶領學生探索聲音藝術 | 通識教育中心 | 08/28/2025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開AI及機器人培訓課 結合輝達技術育才 | 巨量資料管理學院 | 08/26/2025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設半導體學分學程 實作訓練結合參訪實習 | 理學院 | 08/20/2025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分發入學老牌私校、公校缺額多在音樂系 校方:為招收多元樂器別 | 教務處 | 08/14/2025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擊敗少子化 東吳大學114學年度學士班招生成績斐然 | 教務處 | 08/14/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