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大一國文必修課,融入了永續城鄉與美食與元素之後,讓學生走出校園、在巷弄間尋找美食和在地人文歷史故事,最後集結成一本有故事的《士林美食地圖》出版;學校的廚餘,經過短短24小時之後竟然能變成益菌土,防止樹癌褐根病的擴散……從為尋常課程注入ESG元素,到實際為ESG找到各種創新解決方案,ESG的精神已經深埋在東吳的每一個角落當中。
從觀念到行動 為高教永續領航
東吳大學在2021年獲頒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CSA)「台灣永續行動獎」,2022年再度以「東吳第3哩 挑戰在一起」及「廚餘高值化 負碳全循環」兩件卓越行動方案,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獎肯定。12月剛剛舉辦的「2022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更是全球首場以零碳排放為目標的運動賽事,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說:「 東吳不只在觀念上領先,我們也希望在行動和執行力上也永遠領先!」
潘校長接著表示,「永續這個議題,最重要的是把每個觀念都帶進每個人的心中,並且要有實際的行動來推展。」東吳作為高教培育機構,除了學校領導階層要有完善的規劃,最重要的是將這些規畫帶到每位同學心中,帶動觀念的轉變,並進一步形成身體力行的行動力、執行力。《東吳跨域∞攜手永續 ESG發展成果特展》的初衷,也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加了解ESG如今的進展,能夠透過怎樣的努力、讓ESG結出豐碩的果實。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
產學攜手 開創ESG新局
貫徹減碳永續精神,《東吳跨域∞攜手永續 ESG發展成果特展》在東吳數位校史館以不增加實體資源耗費的形式展出,共展出來自6個學院、2個行政單位共14支計畫成果。同時,本次特展還聯合5家校友及聯盟企業,包括崇越集團、華苓科技、吉祥工業、歐萊德公司及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一同共襄盛舉,讓學術單位、企業間可以互相觀摩,了解不同產業的範疇中如何身體力行投入SDGs的17項指標。例如吉祥工業在東吳商學院EMBA校友的副董事長王秋萍帶領下,與工研院材化所共同研發可以降溫的「節能鋁複合板」,利用反射型隔熱塗料,將陽光中的紅外光反射回大氣,大幅減少室內溫度的上升達5~13度,降低空調耗能20%~30%,減少空調廢熱的排放。王秋萍表示,透過這次機會,在高興能以校友的身份回到學校參加特展之於,也希望讓大家看到傳統製造業只要有正確的觀念、找到志同道合者同行,也能讓企業走上ESG的康莊大道。
除了與企業彼此觀摩學習,東吳與企業間的產學合作也在ESG領域孕育出實際的成果,例如廚餘高值化 負碳全循環」就是與金益世公司合作,在其「中溫好氧發酵」處理技術的基礎之上,由理學院微生物學系進一步篩選具有高抗菌能力之潛力菌株,並利用這些菌株開發含抗菌胜肽之環境生物製劑,這些成果也都展示在這一次的《東吳跨域∞攜手永續 ESG發展成果特展》中。
《東吳跨域∞攜手永續 ESG發展成果特展》在東吳數位校史館展出,並聯合5家校友及聯盟企業,包括崇越集團、華苓科技、吉祥工業、歐萊德公司及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一同共襄盛舉,讓學術單位及產業間可以互相觀摩。
永續「從做中學」 跨域激盪引領創新
事實上,本次展出的內容只是東吳校內與ESG相關課程及專案的冰山一角,目前東吳全校27個科系所開的課程中,約有45%、近2700門課程可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相呼應,結合東吳近年來積極推動的第二專長、第三專長跨域學習,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透過跨域思考與團隊合作,發展出各種創新方案,實際解決各種與ESG相關的問題,而在尋找解方的過程中,也激發了更多跨域創新的思考,並將學習從「吸收知識」提升到「應用」和「創造」。例如東吳大學的巨資學院學生結合跨域創意、社會創意與永續實踐,打造「盲人戶外引導裝置」,輕便的外型比歐美還先進,在今年台灣年度最大AI專業展「TAIWAN AI EXPO AI Junior Award」贏得企業實務獎,輕巧的成品也讓業界大為驚艷,已經有企業尋求合作量產。
當課程融入ESG,一個出乎老師們意料的附加好處是,同學們變得更有興趣、更積極投入在課程之中。全球各種調查都顯示,Z世代對於環境、社會的各種永續價值極為關注,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關心氣候變遷的世代;當課程融入了這些學生最關心的議題,自然也就成為激勵學習動機最好的催化劑。從善盡社會責任的初衷出發,東吳大學在校內從觀念的改變開始帶動行動,在校外則與校友企業夥伴共同傳遞永續概念,一個善念的種子,意外地讓投入這個善循環中的所有人都收穫到豐碩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