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校園頭條

:::

政治系集體記憶工作坊「白恐千窗」展 探索白恐時期的士林地景與故事

  • 05/28/2024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政治學系
  • 圖片標題:batch_IMG_9949.JPG
  • 圖片標題:batch_IMG_9963.JPG
  • 圖片標題:batch_IMG_9985.JPG
  • 圖片標題:batch_IMG_9977.JPG
  • 圖片標題:batch_IMG_9978.JPG
  • 圖片標題:batch_IMG_9953.JPG

由政治系集體記憶工作坊同學所策畫的「白恐千瘡—士林白恐地景與故事」展覽,位於東吳大學第二教學研究大樓一樓,展期從5月14日開始至6月4日。策展同學透過實地探訪考察,從統治者與受難者的視角,揭開昔日的記憶故事。統治者透過牢房的「窗」戶監視人民,迫使受難者留下無可抹滅的「瘡」傷,呈現白色恐怖時期那段被壓迫的歲月。 

東吳大學周邊白色恐怖時期之政治地景,包括士林官邸、七海寓所、碉堡群等。除了大家所知的蔣中正住所—士林官邸,與蔣經國的住所—七海寓所,在這兩個居所之間,竟有一條沿著劍南山稜線搭建,從圓山通至東吳大學附近的碉堡群。在白色恐怖的時空背景下,這條路線築起統治者與人民綿延數年的壁壘。

策展人政四B彭子晏同學提到過程中最困難的是碉堡地景的勘查,彭紫晏說:「由於路線及照片沒有官方資料,只能親自實地探訪路線。甚至有些碉堡路線是從登山客口中才得知的,例如荒廢多年的龍冠堡,在地圖上並不存在。」實地探訪的一路上,雜草、蕨類長及腰部,還有蚊蟲肆虐,在入夜後感到特別陰暗、詭譎。

彭子晏進一步提到,這次策展的理念來自集體記憶工作坊的課程,原本的研究僅止於網路資料,之後變成書面資料,不知不覺越做越大,最後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展覽。佈展除了請設計師設計版面,其餘都由策展同學親自製作。令她驚訝的是每天都有近幾百人於展覽前停下腳步,靜靜了解這一片歷史記憶,而參與製作的同學們也會每天在現場進行導覽解說。

而展覽的第二部分,則是以三位政治受難者:士林熱帶醫學支部負責人—朱點人、泰北中學—陳孟和、私立衛理女中教員—梁令蕙,娓娓道來白色恐怖時期,小人物身上血淚交織的人生故事。

其中讓不少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白色恐怖時期被牽連而入獄的藝術家陳孟和。他於綠島服刑期間,不但為官兵、受難者拍照,還為綠島人拍攝生活照。出獄後協助綠島人權園區的設計與復原,並透過製作押房的模型及監獄的平面圖 。另外他也從綠島海岸上撿來漂流木,為他的外甥女親手打造一把小提琴作為禮物,這個製作小提琴的過程,不僅成為「希望小提琴」繪本的藍圖,陳孟和出獄當天,外甥女更使用這把小提琴來演奏《小星星》,迎接他的歸來。

而展區的最後,則是以互動油畫的方式,邀請觀展者一同為畫作著色,依照畫布上的號碼,塗上對應的顏色,透過共同參與的方式,一筆一畫還原陳孟和的畫作,共同填滿那失落的歷史歲月。

展期 : 2024年5月14日至6月4日

地點:東吳大學雙溪校區第二教學研究大樓一樓 

【文圖/英文三陳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