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邱琬捷、吳玟嶸報導】
12月10日是聯合國自1950年起訂定的國際人權日,東吳大學人權學程與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從12月1日舉辨「東吳大學人權週」,希望透過與人權議題相關的講座和展覽,能夠在校園將人權的理念推廣更深更遠。東吳大學人權週於12月9日下午在哲生樓H106教室籌辦《鬱獄寡歡-台灣監所的現況與未來》的講座。此講座由東吳大學人權學程與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陳俊宏主任主持,邀請到三位與監獄相關的人士到場分享自己對於監獄的所見所聞。
與談人有現任監獄管理員的林文蔚先生、監獄關注小組成員龍玉女士、冤獄平反當事人陳龍綺先生和呂金鎧先生。著有《獄卒不畫會死》一書的作者林文蔚先生,透過一張張自己用鋼筆勾勒出的場景和人物,與監獄外的人分享著監獄實況。「我常常在想,監獄裡關的到底是病人多還是犯人多?」林文蔚看似問著自己,想與台下的聽眾一同反思,但其實從他的畫和故事,就可以明白的得到答案了。林文蔚說:「患有精神疾病的囚犯,時常因為病情發作,就被獨居監禁。這樣的獨居監禁確實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甚至會陷入惡性循環,最後只剩死在監獄這條路。」
龍玉女士是一位社工,他從外圍的旁觀者角度切入,以監所關注小組所做的報告,向大家提供他們對於監獄環境和政策方面的建議。「想像一下如果是你住在這裡,衛生、醫療、心理健康、戒護流程、工作勞動等等都會是你想關心的事項,但其實在監所裡,最重要的還是錢。」龍玉說明調查結果:「如果有家人能夠提供經濟方面的幫助,那會過得舒服些,但是很多人因為一個月的作業金所得普遍低且分佈不平均,常常一個月不到300元的收入,而收容人需要應付每月最低開銷為台幣1200元至2000元。」再加上監所醫療資源的匱乏和矯正體系的不足,讓她對於監所是否能夠真正提供受刑人賦歸社會的銜接產生疑問。
陳龍綺先生是繼江國慶後,第一位於有罪判決確定後,經DNA重新鑑定證明無辜,案件再審重獲清白者。他表示自己在含冤的1,490個日子中,靠著家人的支持以及冤獄平反協會的幫助才得以堅持下去。而同樣是冤獄受害者的呂金鎧先生,現身說法在監獄裡受到非人道的待遇以及自己苦受21年冤獄的始末。
講座的最後時間開放給現場聽眾提問,各系學生皆踴躍發問。有政治系學生提問:「今天現場有很多面向的當事人,但是沒有政府官員,我們該怎麼做才可以讓政府聽到,真正開始實行改革?」林文蔚對此表示,當你越靠近政府體系你會更加失望,台灣的監所根本沒有想要面對我提出的問題。但在場也有人對此表示「社會改革不是一次就能夠達成的,是要從下而上的改變,而林文蔚畫出監獄現況讓我們知道就是一種改革的起點。」
陳俊宏主任也表示,刑事訴訟案件確定後,監獄的黑暗角落對受刑人所應有的權利保障,長期以來受到社會的忽視。他認為受刑人的自由權被剝奪,不代表他的人權都被剝奪了。「今天邀請到三個不同面向的監獄相關人士,以各樣角度揭開監所的面紗,共同來思索現今台灣監所的問題。」陳俊宏主任也希望學生能夠在講座後對人權的保障有了更多的想法。
【文/英文延邱琬捷 圖/法律四吳玟嶸】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賀!商學院育成中心彭仁鴻執行長 獲管理界最高榮譽「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10/28/2024 |
校園頭條 | 恭賀李韋宏學長 榮獲第十二屆傑出大陸台商創新經營獎 | 11/22/2024 |
校園頭條 | 全國資訊創新競賽 東吳資管系再創佳績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校級赴外交換研修說明暨分享會 鼓勵同學赴海外研修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韌性校園 永續大學成果展暨AI黑客松競賽 展現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 11/2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