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陳憶瑄報導】
12月8日晚上,東吳大學中文系在雙溪校區舉辦了少年東吳系列講座——「從轉山到走河」,邀請到東吳政治系及法律系畢業的學長,同時也是《轉山—邊境流浪者》作者謝旺霖,為大家演講關於他的流浪故事。
2004年,剛從大學畢業的謝旺霖,意外入選由雲門舞集林懷民所創辦的「流浪者計畫」,要在60天的時間內,從雲南騎腳踏車去西藏。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謝旺霖卻做到了,經歷過這一趟驚心動魄的旅程,他在事隔4年之後,出版第一本書《轉山》。
在這次的演講中,他分享了當時旅途上與生命搏鬥的故事,不僅有次差點跌下懸崖,還曾經與藏獒奮戰。收起一貫幽默的語氣,他回憶:「當時遇上緊急狀況,一陣急煞之後腳踏車承受不住而往前翻車,醒來之後,才驚覺身體有一半都是懸空在懸崖外……」,彷彿此刻又回到了懸崖邊際,只差一步就會墜落。在經歷了摔車事件之後,他心中掙扎著想放棄,卻有個信念告訴自己:「既然往回走也是死路,那麼還不如死在前面的路」,於是他毅然決然地繼續向前。
而身體的不適,加上旅程中的各種意外,也幾度讓他感到疲憊不堪。在一次與朝聖者的巧遇,讓他終於忍不住壓抑的情緒而嚎啕大哭。他看著朝聖者的背影,不論前面的路是否骯髒、路面是否崎嶇,他們是如此專注地磕頭禮拜,磕到額頭都長出了繭。他突然驚覺,自己到底還有什麼好不滿足的?「明明說好要走一條自己選擇的路,但自己卻編織了很多藉口,想離開這條路。」他說。
繼《轉山》之後,這幾年他再次踏上印度恆河展開新的旅程,從恆河出海口步行到源頭,並著手籌備新作品《走河》。在這趟嶄新的旅程,他不僅關注印度的社會問題,更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
艱難的路途中,他不停地從掙扎著放棄,到說服自己再繼續前進,除為完成流浪者計畫,他也不停在找尋自己生命的出口。今晚他以幽默的方式分享他的「流浪者計畫」,聽來輕鬆有趣,但卻可以深深感受到,那肯定是足以影響他一生的60天。他也藉此機會分享給在場同學,當踏出去流浪,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平時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其實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文圖/日文延陳憶瑄】
|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 校園頭條 | 以「士林學」接軌在地 以人文思維走向國際—王世和副校長談未來人才新方向 | 10/30/2025 |
| 校園頭條 | 第12屆台日亞洲未來論壇暨2025東吳大學東亞區域發展研究中心USR國際研討會圓滿成功 | 10/30/2025 |
| 校園頭條 | 東吳資管系攜手企業打造學生職涯新契機 114就業暨實習博覽會熱烈登場 | 10/28/2025 |
| 校園頭條 | 開拓國際視野絕佳機會 即日起受理赴海外交換研修申請 | 10/28/2025 |
| 校園頭條 | 實踐多元共融 共築在地共好 社區好鄰居踴躍參與USR分享交流會 | 10/28/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