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招聯會常委會日前通過大學考招新方案,對新方案仍出現不少爭議的聲音。筆者先前曾在《時論廣場》論述大學入學方案應先建立新的規準,然後集思廣益設計良好的大學入學制度。本文則提出未來大學入學改革的方向建議。 話說「申請制」是美國大學的入學方式,常為某些「唯美是尚」者視當圭臬。然而大多數人並不曉得美國大學的入學審定是操在「入學處」職員(通常數十人)的手中,教務處及教授們並無置喙餘地。這些專業人員會仔細研討每位學生的背景、程度,然後定案;他們也負責到處招徠學生。
但國內大學並沒有這樣規模招生單位的設計,擔子當然會落在學系教授身上。許多人侈言「學習歷程檔案」的優點,但將來教授有可能每年檢視數以百計、令人眼花撩亂的電子檔案嗎?
民國81年《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提出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設計「學科能力測驗」及「改良式聯招」與「推薦甄選」兩個主要入學管道,其中明確不建議採行申請制,但教育當局偏要推廣。而民國91年實施的「多元新方案」已與81年的方案大異其趣,其後「多元」更變得「亂多元」。《建議書》關於「學科能力測驗一年兩試」的構想及「一年多次學力鑑定考試」的展望恐早已被遺忘。
今日台灣許多大學面臨生源匱乏的困境,在此筆者提出未來大學入學改革的6點思考方向,供各界參考。首先,國內大學招生單位通常不健全,且國情不同,不宜普遍採行「申請制」。其次,宜鼓勵藝術類校系及有志「得英才而教育」或「奮鬥求生存」的大學辦理校、院「單招」或「小聯招」,俾彰顯其辦學宗旨或滿足其招生需求。
三、大學得辦理「特殊選才」,如清華大學的「拾穗計畫」,此類招生經「申請管道」入學,多採用學習歷程檔案無妨。由於具特殊才能的學子為數本不多,這一管道不宜大。四、大部分志在「教育而得英才」的大學,則宜回歸81年《建議書》的精神,經「考試分發管道」入學。
五、宜採行《建議書‧展望》章中所提的各科「學力鑑定」,將來適時取代或部分取代現行的「學科能力測驗」。這類「學力鑑定」應涵蓋學科與技能科(術科),讓高二後的學生擇日應試,可1年多次。六、技術類大學的入學設計宜比照上述辦理。該類大學的入學設計本來就重視「證照」的取得,與前述「學力鑑定」的意義及功用相近。
如今台灣的大學教育已演變為普及教育,多元入學應是指個別「適性選擇」的多元,而非人人「一同遍歷」的多元。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設計分類招生,兼顧各種因素並預防流弊,乃屬需要。(作者為東吳大學名譽教授)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9/2024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8/2024 |
媒體報導 | 【遠見雜誌】傳承與創新 東吳百年品牌力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CHEERS】傳承東吳大學百年優良傳統 打造國際級教育品牌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簽約英國前30大名校 讀4年獲學碩雙聯學位 | 06/26/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