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基隆市多位參與民主運動的工作者成立「廖中山教授紀念獎學金」,感念已故海大教授廖中山追求台灣民主的決心與貢獻,只要熱愛台灣而從事學運、社運、政治活動者均可報名,今天遴選出4名得獎者,將於5月20日在立法院頒獎。
廖中山1934年在河南出生,12歲因戰亂離開家鄉,1950年從舟山群島撤退到高雄,自此定居台灣,從在高雄海專擔任助教開始,即不斷反思黨國教育正當性,並先後成立「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鼓吹台灣主權獨立的重要性。
廖中山教授紀念獎金執行委員會執行長吳萬居、基隆市小英之友會理事長呂英世表示,和大多數默默參與公共事務的人一樣,廖中山一生為台灣民主運動犧牲奉獻,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為外界知道,卻是台灣能真正走向自由民主的最大推手。
前基隆市副市長、曾與廖中山共事過的海大河工系退休副教授楊文衡說,獎學金通常都頒給成績優秀學生,但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人,成績通常不會很好,盼透過獎學金的設立,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民主運動,關心台灣這塊土地。
「習以為常是長輩戰鬥的日常。」獲獎的成大台灣文學系碩士吳馨如說,因為有這些鎂光燈照不到的人們,現在才能享受民主的果實;中正社會研究所畢業的莊程洋表示,廖中山這類基層先行者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有他們,台灣的民主才會成功。
正在攻讀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的黃曼婷說,從關心政治到實際投入有段門檻,而從事社運且要兼顧課業也很難,很高興有這樣的方式鼓勵年輕人關心台灣民主自由。
基隆市生根文化創意協會理事長陳顥樺說,台灣是海洋國家,現在卻仍是用陸權思維來治理,應開放海權不要限制人民,台灣的未來才走得下去。
廖中山教授獎學金發放對象以目前就讀國內公、私立大學院校在學學生或35歲以下青年,申請時間為每年5月辦理、7月發放,大學生每名2萬元,研究生、非在學青年每名3萬元,吳萬居說,獎學金全是募款而來,未來會努力朝設立廖中山基金會的目標前進。
|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路跑/四賽事加入 環境永續聯盟持續壯大 | 體育室(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 | 10/15/2025 |
| 媒體報導 | 【自由時報電子報】東吳校友變身校董 唐松章募得3600萬基金設「新生入學成績優良獎學金」 | 10/14/2025 |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唐松章接任東吳大學董事長 捐助千萬推新生獎學金 | 10/14/2025 |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117學年估八成學生將進公立大學 東吳創「入學獎學金」搶才 | 10/14/2025 |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唐松章董事長捐助千萬 推動「新生入學成績優良獎學金」 | 10/14/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