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蘇品潔、王俐文報導】
本校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於106年12月6日邀請到桃園市家庭看護工工會理事黃姿華與《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與大家談東南亞移工在台工作時面臨到的困境。
為什麼台灣不用低薪聘請移工當教師?
「最弱勢的人最容易被欺負。」身形壯碩,穿著一身黑的作者林立青,從小家庭做的就是粗工,高中時在工地工作,也影響了往後的就學領域。林老師手握緊麥克風對著台下同學這麼侃侃而談,他先是比較了自己入伍前與退伍後工地的薪資行情,明明他的經驗是累加的,薪資卻是沒有變動的。也讓我們了解現在的行情,由於國際移工的出現,拉低了薪資水準;此外,由於語言上的障礙,使移工在遇到困難時不知道要如何申訴,也因此很多移工便成了媒體筆下的「逃跑的外勞」。最後林老師留給我們一個問題─為什麼台灣願意用21009元的低薪聘請移工至工地工作?為什麼不用同樣行情聘請他們當教師、醫生、護理師、法官等其他職業?
兩個人的世界 犯罪的溫床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工會理事黃姿華緊接著繼續談到,國際移工在台灣的處境是相對弱勢的,除了被媒體貼上標籤外,也面臨雇主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家庭看護移工在台灣常常因工作環境沒有監視器,使得雇主可以任意檢舉,甚至對移工上下其手。也有些雇主,會要求家庭看護移工「順便」做家事。再者,由於勞動時間不規則和法律的漏洞,導致他們全年無休也不違法。面對長期的照顧壓力、不友善的工作環境以及在不知自身權益的情況下,有些移工才會不得已逃跑尋找自由。
台灣從開放移工至今,除了在形式上更名以外,法律上的漏洞仍破綻百出。兩位講者都鼓勵同學們可以參與社會運動,幫助推動立法保障移工的權益,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也希望透過這次的講座,讓同學們了解國際觀不再只局限於出國交流,而是面對來台的國際移工也懂得如何與他們溝通互動。
【文/社工二蘇品潔 圖/英文三王俐文】
|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 校園頭條 | 以「士林學」接軌在地 以人文思維走向國際—東吳王世和副校長談未來人才新方向 | 10/30/2025 |
| 校園頭條 | 第12屆台日亞洲未來論壇暨2025東吳大學東亞區域發展研究中心USR國際研討會圓滿成功 | 10/30/2025 |
| 校園頭條 | 東吳資管系攜手企業打造學生職涯新契機 114就業暨實習博覽會熱烈登場 | 10/28/2025 |
| 校園頭條 | 開拓國際視野絕佳機會 即日起受理赴海外交換研修申請 | 10/28/2025 |
| 校園頭條 | 實踐多元共融 共築在地共好 社區好鄰居踴躍參與USR分享交流會 | 10/28/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