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校園頭條

:::

自學社群講座活動 「舊鞋‧救命團隊」經驗分享

  • 10/19/2018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
  • 圖片標題:02.jpg
  • 圖片標題:01.jpg

【學生學習資源組訊】

為落實大學社會實踐,培養學生關懷社會與生活周遭環境,教學資源中心學生學習資源組於教育部高教深耕經費挹注下,鼓勵學生透過籌組自主學習社群,藉由團隊發想與群聚力量,培養學生關懷社會、解決問題的能力。107年10月12日特別邀請「舊鞋.救命」團隊分別於城中校區 5117會議室及雙溪校區 G101會議室舉辦講座活動,由「愛‧女孩計畫」與「活水計畫」的專案執行者與同學們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舊鞋.救命」團隊創辦人楊右任先生於2014年因為岳父的一番話,寫下非洲的故事,畫成海報,開始募集舊鞋。此計畫引起巨大回響,短短數天就募得8.9萬雙鞋子。因為這個契機,再加上認識了一群來自教會的朋友,「舊鞋.救命」團隊在同年成立,最初只是簡單的募鞋、整理、送往非洲,現今他則擴大計畫內容,在非洲推廣女性衛生棉、協助開鑿水井、幫助居民進行家禽繁殖、回收旗幟做成包包等。

「愛‧女孩計畫」專案執行者楊怡庭以「女性生命的翻轉」為題進行分享,她指出,「愛‧女孩計畫」計畫緣起於非洲當地物資貧乏,女孩因為缺乏衛生棉,而被迫在生理期區間中斷上學、甚或是用性來換取金錢以購買衛生棉,進而導致歧視、輟學、未婚懷孕、性傳染病等狀況發生。計畫團隊有感於現況,藉由提供及教學非洲青少女製作布衛生棉,解決她們的生理困境,提升女孩自信與自身價值。專案執行者楊怡庭談到她初次負責學童教學時,未考慮到當地環境,帶著筆電即要進行教學,到了現場,才發現所謂的教室,不過是在大樹下擺著幾張椅子;又或者是在進行布衛生棉推廣時,她將貨幣金額換算成牛羊雞等牲畜,以淺顯易懂、當地的方式,讓非洲居民理解製作所需的成本。這些經驗,都讓她深深體認到,除了有幫助他人的熱忱外,還需要設身處地的了解被幫助者的實際需求,而非一廂情願地投入,造成反效果。

而「活水計畫」的專案執行者黃凱琳,以「視界改變世界-那段被非洲改變生命的日子」為題進行分享,自南非自由攝影記者凱文·卡特1993年獲得普利茲獎的作品《飢餓的蘇丹》開始提起,講訴自己如何透過省思,思考自己能做什麼,進而投身公益服務的初始。透過小故事的分享,她談到,很多人聽到她到非洲服務,直覺反應都是我們是去幫助當地居民的,是給予的一方,但是在服務的過程中,她發現,不論是在家庭母女的感情牽絆、跨世代女權的萌芽與推動,亦或是手足間的無私分享,在親身經歷之後,她體認到「知道自己擁有的多,該分享出去的應該也要多,沒有甚麼妳可以真正抓在手上,可是給出去的當下,妳卻是那個擁有最多的人」。

「愛‧女孩計畫」和「活水計畫」專案執行者楊怡庭及黃凱琳兩位都是剛屆滿25歲的年輕女孩,相信透過她們的分享定讓同學們收獲良多,也歡迎同學們善用學校的自主學習社群的平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也藉此機會共享資源,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與進步。

【文圖/學生學習資源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