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舉世聞名,不過這些美食的英譯少有定論,版本眾多,各行其是。在少數較有共識、流通廣泛的英譯之中,也不見得就能收錄於權威的英文詞典,如粵菜小吃beef chow fun(乾炒牛河)和江南點心xiao long bao(小籠包)。
文化特色詞的英譯,本來就難有定論。有定論而卻未進入詞典殿堂的,也所在多有。究其原因,或其在英語世界尚屬小眾,影響有限,由此反映出來的語料不足,進而在選詞納編時被排除在外。或可歸諸詞典自身的因素,修訂緩慢甚至停滯,主編的個人好惡,也可能左右了詞語的取捨。
皮蛋的英譯,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一顆蛋引發中西味蕾辯論賽
皮蛋具有鮮明的中國飲食特色,不分大江南北,普遍受到大家的喜愛。上海辭書出版社最新版的《辭海》,是這樣描述皮蛋的:
「皮蛋」亦稱「松花蛋」、「變蛋」。一般是鴨蛋的加工品,中國特產。將鴨蛋塗上一層由食鹽、生石灰、茶葉、草木灰等混成的糊狀物,外沾穀糠,放入罈內,用濕黃土和少許食鹽封壇口,經15~30天即成。也有其他製備方法,但都要用石灰和碳酸鈉等鹼性物質。成品蛋白凝固成赭褐色半透明體,內有松花狀結晶;蛋黃變成藍黑色。質嫩味鮮。
質嫩味鮮,《辭海》以這四個字總結中國人對皮蛋的評價。可是客觀的情況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英諺有云:「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字面義為「對一個人而言是肉,對另一個人卻是毒」)」,皮蛋這個中國人的家常美食,在2011年的6月底,居然成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最令人作嘔(the most revolting)」的食物之一,而且排在第一位。
當時的這則報導引發許多中國人的強烈抗議,抗議郵件灌爆了CNN網路公民記者(iReporter)丹尼‧豪沃德(Danny Holwerda)的信箱,憤怒的評論淹沒了新聞網站的留言板。CNN方面非常重視此事,一周之後,網站特別刊出主編安得魯‧德馬利亞(Andrew Demaria)的專文《皮蛋大辯論》(The great century egg debate),以此正式回應表達歉意,認為中國人誤解了。CNN在肯定中國美食的同時,也談到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一個人的樂事不見得合另一個人的胃口,而且排名不分先後,無須過度解讀。
事過境遷,我們可以心平氣和,跳脫這個曾經轟動一時的皮蛋紛爭,單純地看看皮蛋的英文。
9個單字說的是一個皮蛋
2011年CNN的這篇報導和事後回應在提到皮蛋時,用的最多的英譯是century egg (世紀蛋),共計14次,這也是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的詞目(entry word)。CNN的兩處皮蛋文還出現了一次的pidan(「皮蛋」音譯)和一次的black egg(黑蛋)。2013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了台灣的皮蛋和芭樂,記者卡提亞‧馬斯克維契(Katia Moskvitch)在提到皮蛋時,大標題和小標題各用了一次black egg,內文裡用了2次的century egg,2次的pidan。
BBC和CNN是英美的重要媒體,在世界的舞台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對皮蛋的英譯給了我們century egg、pidan、black egg三種不同的答案,值得參考。
英文維基在給皮蛋釋義時,以century egg作為詞目居首,以pidan為「或稱(or)」居次,之後另列7個「又名(also known as)」再次:preserved egg(醃製蛋)、hundred-year egg(百年蛋)、thousand-year egg(千年蛋)、thousand-year-old egg(千歲蛋)、millennium egg(千禧蛋)、skin egg(「皮蛋」直譯)、black egg(黑蛋)。
一物多名乃世間常態,一詞多譯也稀鬆平常,不過一個皮蛋能有近10個有案可考的英譯,實在罕見。
答案看得讓人眼花繚亂,難怪網上很多人在問求正解。那麼,英文詞典呢?有沒沒收皮蛋?在詞語有疑義的時刻,權威詞典就像一盞明燈,給我們照亮隱藏在暗處的答案。
權威詞典也無法統一皮蛋英文
英文詞典有兩座山頭,一是英國的《牛津英語詞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收詞量60萬,一是美國的《韋氏新國際英語大詞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習稱「韋氏大詞典」),收詞量近50萬。二者各擅勝場,彼此互補。
我是OED線上版的付費用戶,得以完整使用OED所有的資源。我把皮蛋的這9個英譯鍵入搜索,發現OED收了thousand-year egg(千年蛋),並以thousand-year-old egg(千歲蛋)為「又稱(also)」作異體。至於皮蛋在英文為何叫千年蛋或千歲蛋,OED並沒有詞源的說明。
OED對皮蛋的定義是
「一種中國的美味佳餚,將蛋置於泥土、石灰、碎秸稈中醃制數周而成。」
(a Chinese delicacy consisting of a pickled egg that has been kept in earth, lime, and chopped straw for some weeks)
OED對皮蛋製作過程的理解比較簡略,不過開宗明義就說皮蛋是中國的(Chinese)美味佳餚(delicacy),符合許多中國人的認知。
韋氏大詞典最新的第三版(簡稱「韋氏三版」)也是個有償使用的線上詞典,作為有充分查閱許可權的付費訂戶,我同樣把英文維基給皮蛋的9個英譯鍵入搜索,發現韋氏三版唯獨收了音譯的pidan,並在詞源指出,英文的pidan源自北京的漢語(Chinese (Pekingese)),字面的意思是「有覆蓋的蛋(covered eggs)」。韋氏三版只收pidan,未收OED的thousand-year(-old) egg(千年/歲蛋),在關鍵時刻,二者果然是彼此互補,有我就沒有你。
86年前就列入詞典的Pidan
韋氏三版把皮蛋定義為
「以鹽水醃製的鴨蛋,於鹽水中加入石灰、灰燼、和沖泡的茶葉,放置數月後再以米糠包裹」
(duck eggs preserved in a brine to which lime, ashes, and an infusion of tea are added and after several months coated with rice hulls)。
韋氏三版對皮蛋製作過程的描述與OED不盡相同,各有著重,然而不似OED把皮蛋視為中國的美味佳餚,韋氏三版定義下得不見褒貶,只是中性的陳述。OED對皮蛋的評價鮮明,讓人有所期待。韋氏三版予皮蛋以科學的超然,滋味如何留待自己品嘗。不同風格,各擅勝場。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原先以為pidan是韋氏三版近幾年的新增,經我查閱紙質詞典才赫然發現,早在1934年問世的韋氏二版,pidan居然就已經條列在案了。韋氏二版對pidan的定義較長,內容基本與韋氏三版的最新修訂相同,不過韋氏二版重點突出了皮蛋的中國傳統,認為皮蛋是「如中國人所醃製的那樣」的鴨蛋(as preserved by the Chinese)。韋氏二版的定義最後,提到了皮蛋「通體成黑色,可保存數年」(They are dark throughout and keep for years)。皮蛋在韋氏二版裡有關中國傳統、顏色特性的這兩個部分,到了韋氏三版已被刪除。
一個中國皮蛋,英文各自表述。OED的thousand-year(-old) egg(千年/歲蛋),韋氏三版的pidan(「皮蛋」音譯),英文維基的century egg(世紀蛋),還有其它的林林總總。語言有其時代性,翻譯也在流動,誰能保證下一個冒出頭的皮蛋英譯,不會是接地氣的中式英語skin egg(「皮蛋」直譯)?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19年5月號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9/2024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8/2024 |
媒體報導 | 【遠見雜誌】傳承與創新 東吳百年品牌力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CHEERS】傳承東吳大學百年優良傳統 打造國際級教育品牌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簽約英國前30大名校 讀4年獲學碩雙聯學位 | 06/26/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