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媒體報導

:::

【聯合報】目睹「六四」屠殺 吳仁華30年記錄血腥歷史 |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 05/25/2019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

目睹「六四」屠殺 吳仁華30年記錄血腥歷史

 

吳仁華看見了五具遺體,在中國政法大學教學樓前的課桌上一字擺開,到處鮮血淋灕,其中一具遺體連著一輛自行車,還有一具遺體頭上還扎著紅布條。那是1989年6月4日清晨,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吳仁華親眼目睹「六四屠殺」後,從天安門廣場返回學校。

吳仁華走到遺體前跪了下來,抑制不住放聲痛哭,心裏反覆念叨著一句話:「永不遺忘......」

從那一刻開始發誓要竭盡全力記錄「六四」事件,這件事,吳仁華堅持了整整30年。

發生在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民運事件,今年就將屆滿30年。BBC今日報導,當年遠離政治,卻因目睹「六四」屠殺,用30年青春堅持記錄血腥歷史的吳仁華。

「六四」後吳仁華因為參與遊行被重重審查,偷渡離開大陸後,1990年7月以政治難民身份前往美國。吳仁華先是擔任洛杉磯《新聞自由導報》總編十餘年,2005年,他決定全職撰寫「六四」歷史的書籍。

研究「六四」30年來,吳仁華傾注心血先後完成《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六四事件全程實錄》三本書。其中,《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一書中,吳仁華公布了自己研究的「六四」戒嚴部隊的番號和人數,以及一份參與戒嚴行動的部隊官兵名錄,成為「六四」歷史研究的權威學者。

去(2018)年4月,吳仁華從洛杉磯前往台北,在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擔任一年訪問學者,並於該校開設「六四」事件真相研究的國際迷你課程。吳仁華認為台灣的氣候、風土人情和食物跟他的老家溫州非常相似,在台灣繼續從事「六四」研究。

吳仁華第四本書是關於「六四屠殺」的更詳盡記錄,涉及當年收治「六四」死難者、受傷者的醫院,還有戒嚴部隊開槍的地點。他希望盡快將第四本書在台灣定稿、出版。

BBC報導,「六四」前吳仁華一直是一名遠離政治、與古書相伴的大學教師。他在中國結束文革恢復高考,考入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我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知道中國的政治非常險惡,進這個專業就是想躲進古書堆」。

30年前的吳仁華是文藝青年,寫給當年的女朋友第一封情書裏的詩句「或許我是一顆流星,偶爾才劃過你的星空。」如今對照彷若是「一語成讖」,他至今孤身一人。

如果沒有參與「六四」,吳仁華現在應已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娶妻生子,但「六四」改變了他的一生。

1990年離開中國大陸後,吳仁華在2012年底使用美國護照,避開了中國入境黑名單,回到老家探望86歲的母親。

返回美國的那天清晨,吳仁華記得天還沒有全亮,母親說送他到樓梯口,不過他想跟母親道別時,發現母親已經往回走了。吳仁華上車之前抬頭再望一眼,發現母親趴在四樓的欄杆上一直望著他。

「多年來獨自在艱難困苦下去做『六四屠殺』真相的資料收集和研究,這種生活(讓我)沒有能力能夠承擔家庭的責任,做丈夫、父親的責任,所以只能放棄美好的願景。」吳仁華說。

研究「六四」30年來,吳仁華傾注心血先後完成《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六四事件全程實錄》三本書。研究「六四」30年來,吳仁華傾注心血先後完成《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六四事件全程實錄》三本書。取自BBC中文網 研究「六四」30年來,吳仁華傾注心血先後完成《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六四事件全程實錄》三本書。 研究「六四」30年來,吳仁華傾注心血先後完成《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六四事件全程實錄》三本書。取自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