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賴宜萱報導】
你是否對自己的說話方式感到不滿意?本校教學資源中心5月9日於城中校區舉辦「創造教學聲命力」講座,邀請聲語表達訓練師羅鈞鴻老師,與現場的師生們分享學習聲音訓練的經驗,並教導大家如何進行聲音訓練。
羅老師一開始就提到「說話並非一件簡單的事」,他自己也花了近10年的時間學習如何配音。其實每個與生俱來都有把話說好、說清楚的能力,並不需要刻意學習,而是要透過練習讓身體習慣說話的感覺。
什麼是好聽的聲音?「高音圓潤、低音渾厚」是對聲音好聽的定義,高音的部分可以在說話時練習加入「ㄣ~」的語調,讓聲音增加親切感以及開放、包容的情緒,聽起來會較舒服悅耳;低音的部分,則可增加「ㄚ~ㄤ」的語調,增強聲音中穩重、肯定的情緒,讓聲音聽起來會有認同感。聲音練習可以透過高低音各1分鐘,加上空間感練習1分鐘,可以想像有小、中、大三個空間,分別進行不同的音量訓練,每天進行3分鐘的聲調及音量練習,使身體漸漸習慣這種模式,說起話來也就會慢慢變得好聽。
除語調之外,聲音的節奏、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這個部分可透過朗讀來加強口條。首先,要學著頻繁換氣,最好在5個字內換1次氣,並練習在語句的一開始時語氣上揚,結束時轉為低沉,增加語句的節奏感;而情緒表達可透過加強高音、重音、延長音3種方式,增加情緒的渲染力,高音有加強情緒的作用,重音則用來加強想要強調的重點,延長音可讓語句有較多的變化。
在講座中,羅老師不斷提及,聲音是一種與他人的連結,要在說話時使他人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情感。因此,說話不是刻意的學習,而是練習,透過不斷地練習,讓身體慢慢習慣並掌握聲調及語速,使這些內化為身體的一部分,最後達到不用刻意控制,也能說出悅耳動聽的話語。
【文圖/經濟二賴宜萱】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攜手紅十字會 培育國際人道專業人才 三年學分費全免 | 04/22/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企管「職搗黃龍,捨我其誰」職涯活動圓滿成功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參與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 迎接多元共融 在地共好的USR永續未來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清明追思 緬懷前賢薪傳精神 | 04/14/2025 |
校園頭條 |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代表團訪問東吳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 04/1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