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媒體報導

:::

【遠見雜誌】當大學生不再瘋讀碩士 讀研究所能得到什麼? | 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 09/29/2019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

當大學生不再瘋讀碩士 讀研究所能得到什麼?

【文 / 謝明彧】

約莫十年前,讀研究所開始成為國內大學生畢業後的優先選項,他們擔心若沒有碩士學歷,日後就業會不會就矮人一截。此後研究所不知不覺成為許多企業徵才的基本門檻,因而帶動研究所就讀人數在民國99年時衝上將近19萬人的歷史高峰。

然而,產學落差的問題並沒有因學歷提高就解決,愈來愈多企業主感嘆「碩士生沒有比較好用,程度可能還不如技職」。碩士滿街跑竟導致「碩士生沒有競爭力」的後果,不少大學科系的碩士班學生人數節節下降,甚至連頂尖大學的博士班招生都掛零。

「這對學校可能是個壞消息,但對學生來說,反而是件好事,」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說,當碩士不再是必需品之後,學生一定要想清楚,希望從兩年就讀中得到什麼?
 

問題來了,念研究所,到底和大學有什麼不同?很多人以為,碩士就是做研究、寫論文,「硬知識很重要,但軟實力才最有用!」今年畢業前就已被台積電錄取的中原大學機械所陳韋帆說,比起論文研究,過程中找老師發問,和同學討論、學長分工、帶小組做實驗,讀研究所相比大學,更像提早進入一個「微型組織」,這種人際關係與工作節奏的歷練,才是進入職場後最有用的武器。

台師大教育所畢業後,沒有擔任教職而是走入公部門的台北市教育局科員林冠華也說,讀研究所後自己最大的不同,是做每一件事情前,都會用寫論文的方法去思考,安排好每個步驟,例如她負責開設新的公立幼兒園,怎樣尋找好地點、如何評估所需規模、投入人力,「循序漸進並且找對方法,這都跟寫論文很像」。

 

學會使用知識與團隊合作 才是價值所在

今年《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首度公布18學群碩士新鮮人的真實起薪數字,這份大數據透露了,碩士文憑究竟值多少錢!這本專刊更採訪兩位知名人物,透過他們心路歷程,讓讀者了解讀研究所的價值所在。

第一位是超馬選手陳彥博,許多人也許以為,職業運動員應該把時間花在練習場上,遠比花在課堂上有用。但陳彥博強調,「一個人跑當然不需要碩士文憑,但如果你想帶著大家一起跑,就需要知識作為後盾,去告訴大眾跑步的意義,而研究所就讓我有這份能力!」

第二位是專科畢業卻以同等學歷拚上研究所的前承億文旅品牌長張力中,家中負債的他,就算被口試老師潑了冷水,依然奮力抓住每個向上的機會。他深刻知道自己在學校課堂上,要的不是死知識,而碩士班老師提供的商業智慧與社會歷練,也成為他一路從小業務員成為品牌總監的推力。

要不要讀研究所?

「有機會當然要讀,但重點不是那張文憑,而是讓自己成為能夠使用知識與團隊合作的人,」這是潘維大校長下的註解。

這也是這本專刊獻給讀者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