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建立普遍基本所得制度 可考慮機器人稅
前行政院長陳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AI等新興科技衝擊與零工經濟(Gig)的來臨,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表示,我們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全職工作漸漸消失,勞雇關係改變,為維持國民基本生活保障,政府可建立「普遍基本所得制度」,至於財源可來自包括機器人稅等新的稅收。
陳冲在東吳大學舉辦主題為「AI經濟及Gig(零工)經濟夾擊下,人力資源的新挑戰?」研討會上表示,AI等新興科技帶來的衝擊,以及零工經濟的來臨 ,都造成勞雇關係改變,政府與民間都應該積極思索重要法規之轉型及制度之建立,他有三點建議。
二、考慮零工經濟對社會面的影響,例如思考建立普遍性基本所得(UBI, Universal Basic Income),以維持國民基本生活保障。陳冲指出,瑞士近年來在二次公投經驗中,支持普遍性基本所得的比例已越來越高,顯見整個社會薪資制度重新設計的環境已日漸成熟,而可能的財源則是比爾蓋茲提議的機器人稅等。
三、程式語言的學習,我國政府已將程式語言列入107年度課綱,未來世代的第二外國語就是程式語言。
針對零工經濟,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劉敏熙表示,平均而言零工工作者的收入比全職工作者低約58%,主要是周平均工時約25小時,較全職工作的40小時低。
當前零工經濟遭遇的重要挑戰包括,僱傭關係界線模糊,零工工作者反而成為勞動弱勢,尤其個人承攬並不屬於受僱勞工,不享有勞健保,也沒有雇主提撥薪資6%的勞工退休金,若要投保,需加入職業工會,所有成本需自行負擔。
目前德國政府提出「第三類勞工」概念,乃是介於「僱傭」和「承攬」間的「類勞工」,他們在工作過程中不受雇主指揮監督,但大部分收入卻來自同一家公司,能享有社會保險,也可加入勞工和雇主簽訂的團體協約,是相對可行的制度。
但劉敏熙建議,政府實施UBI的時間與方式,需要縝密規劃,尤其相對應的財源如機器人稅、AI使用稅等,需有配套制度。
|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路跑/四賽事加入 環境永續聯盟持續壯大 | 體育室(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 | 10/15/2025 |
| 媒體報導 | 【自由時報電子報】東吳校友變身校董 唐松章募得3600萬基金設「新生入學成績優良獎學金」 | 10/14/2025 |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唐松章接任東吳大學董事長 捐助千萬推新生獎學金 | 10/14/2025 |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117學年估八成學生將進公立大學 東吳創「入學獎學金」搶才 | 10/14/2025 |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唐松章董事長捐助千萬 推動「新生入學成績優良獎學金」 | 10/14/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