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媒體報導

:::

【經濟日報】AFMA人才 銀行評比新亮點 | 李述德 ( 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 )

  • 08/04/2020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

 

「AFMA人才 銀行評比新亮點」座談會7月29日舉行,台灣大學國企系教授林修葳(左起)、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李述德、財團法人財經立法促進院院長黃達業、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劉啟群與會。

台灣金融教育協會/提供

 

黃達業:可預測競爭力

財經立法促進院院長、前台灣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達業認為,銀行評比是透過市場資訊透明化,提供業者、大眾、企業機構、監理機關,獲得客觀衡量標準,來確定銀行的競爭力,三年前納入非財務經營績效指標,並拉高相關權重,有利提高銀行評比更精準預測銀行未來競爭力。

他指出,拉高非財務經營績效權重,代表採用兩大類來衡量非財務經營績效:第一,領導者遠見與經營策略;第二,國際市場發展能力。

領導者遠見部分,採取銀行同業互評,另外也包含專家學者針對同樣項目評比。國際市場發展能力部分,包括四項:銀行員工國際金融專業度、銀行對現有員工國際金融專業獎勵度、銀行招聘新員工對國際金融專業重視度評分,以及邀請專家學者針對銀行國際市場發展能力評審。

黃達業指出,隨著銀行培育金融人才更趨完整,將更重視高級金融證照,特別是高級金融管理師AFMA,有利接軌國際。

林修葳:要兼顧前瞻性

台灣大學國企系教授林修葳認為,非財務經營績效指標應納入銀行評比,但要注意前瞻性,也就是也許現在會計無法呈現、但未來是有資產效益價值的。

而對於擔心非財務評比時,銀行同業互評與專家學者分數會因熟悉度而影響,她建議可採取階段式、漸進式,以避免侷限度。

實際操作上,則建議可以分成兩大面向。

第一個面向:細節技巧性。首先,學者專家未必熟悉銀行人員的特性及能耐,但可提供學者專家有提示性平台及機制,建立數據庫。其次為分工評比。當提供大量資訊給所有人評分,會因熟悉程度不一而有影響,建議學者專家用分組分工方式,提高結果細緻與深度。

第二個面向:方向性。例如顧客服務、作業流程等,可提示性地在非財務部分上提供專家學者參考。

「國際市場發展能力」可考慮加入海外競爭力、海外據點發展、國際競爭與海外業務等等。

李述德:從三面向考量

前財政部長、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李述德認為,近年社會各界對銀行競爭力評比重視度攀升,因可強化同業間良性競爭、增進銀行業服務經濟活動綜效。

李述德表示,銀行評比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項。

第一,經營結果:主要係評比銀行的獲利力、報酬力、安定力、成長力、生產力等財務指標,盼由前後期的比較,評斷該銀行的競爭力。由於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等財務報表,均應依法核實公開,應可呈現銀行的財務狀況及經營結果,經由同業評比,將可以產生良性競爭效果。

第二、社會責任:銀行的經營績效,除了前項的財務性項目之外,尚有公司治理、股東權益、勞資關係、社會參與、環境永續、法律遵循……等非財務性項目綜效。

第三、國際競爭: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廣度與深度,日益擴大,銀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未來有關銀行的人才培育、金融創新、市場拓展等發展策略之推展。

劉啟群:連結未來績效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劉啟群指出,所有非財務績效,在某個時間一定會影響財務績效,否則就不是好的策略投資,確認評比好壞,必須著重在評比與未來績效是否有連結。

現階段問題,出在非財務績效最大的困難點是爭議性較高,資訊品質挑戰性也高,但仍必須放入評比中,例如金融科技,但要如何放?假設放了,就代表是未來銀行績效非常重要收入來源。

劉啟群說,非財務是廣義的,任何與財務無關的資訊都很重要,透過銀行同業、專家自評方式,可以涵蓋所有的面向。

對於現階段挑戰,劉啟群指出,最大是非財務績效在傳統銀行比重仍是相當低,短期也許無法是主流、但長期相信是會影響到銀行的競爭能力。

那些項目進入非財務績效?劉啟群認為,可再細部思考,例如放入證照,就是因證照較無爭議性、是確切的數字,重點是,到底願意花多少時間成本蒐集非財務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