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媒體報導

:::

【Cheers雜誌】疫後新常態:跨領域的混種人才,才能不被專業綁架|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 08/14/2020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
圖說:由《Cheers雜誌》舉辦的「2020明日工作論壇-未來產業X人才革命」,社長劉鳳珍在明日工作論壇的最後,將「整合」、「跨域」當作本次論壇的關鍵字,全球因著疫情按了暫停鍵,《Cheers》在此刻,搶先將探照燈看向2020年的產業與人才變化。
 

由《Cheers雜誌》舉辦的「2020明日工作論壇-未來產業X人才革命」,聚集數百位企業領袖、創業家,下午場演講邀請到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Verizon Media亞太區共同董事總經理王興、東森購物電子商務事業部執行長楊俊元、國際編舞家黃翊,以及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成員林昆穎等人,分別以「未來人才」、「媒體串流」、「新零售電商」、「跨界融合」及「混種人才」為主題,帶來精采分享。

下午首場由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打頭陣,他預測,未來終身聘僱制的工作將更少;另外,遠距工作將變成常態。

根據麥肯錫預測,有些職業即使不會消失,也會被大量機器取代,因此整個教育體制、知識體系,都必須要重新思考。

他進一步說,大學科系如果只懂單一專業知識,未來一定不符社會需求,所以現在有些會計系改成會計資訊系,因為單純學習會計知識,已不足以應付未來的職場。

近年高教推動考進某個院從某個系畢業,使未來學院或科系的角色變得模糊;至於強調「校進校出」的「空白學位學程」、大一大二不分系將成為新一波趨勢。

「未來要的是多元專長的人才!」潘維大舉例表示,金管會要求所有的金融機構、銀行證券保險,都應該設一位資安長,這個職位不僅要會資訊能力,也要懂產業、證券及法律知識,這樣擁有三種能力的人才屈指可數,但仍可見跨領域專長確實是一股趨勢。

5G來臨:過去拍三年的動畫,現在只要三週

Verizon Media亞太區共同董事總經理王興也分享,迎向數位世代,關於多媒體串流服務,將發生許多新的變革,直播串流平台降低延遲度,5G開始應用後,以往拍動畫要耗費三年,現在只要三周就能完成。

這樣的技術,不再需要100台攝影機才能拍出360度視角,只要一台攝影機,就可以有全方位動感效果,透過現場的感測器、空拍機,就可以追蹤畫面。

這樣的變化使得數位串流領域更強調以人為核心。她觀察,未來35歲以下的年輕人,更重視公司有何願景、對員工的發展計畫,他們要的不是年度評估,而是能夠跟主管有更多機會對話。

身為主管、領導人,需要更清楚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達到生活與工作平衡,才能吸引年輕人。

東森購物電子商務事業部執行長楊俊元則分享,十幾年前的電商產業是新藍海,現在卻殺成一片紅海,比實體商店的挑戰更大。因此,要培養新零售思維、成為超級電商4.0,就得夠清楚自己的商品有何優勢、定位。

他舉例,有次負責銷售國產面膜,一片200元的定價,實在難與市面上10幾元的面膜競爭,試過削價競爭,但效果不佳;之後他祭出強調台灣製造、專業度,並結合買手機送面膜的策略,告訴顧客一次買30盒,花3萬元能得到一支手機,強調物超所值,策略果然奏效,最後狂銷100萬片;同樣的挑戰放在香港,2019年他又成功再賣了100萬片。

談到未來的人才方向,從法律領域跨足電商界的楊俊元,也有一套實際的看法。「我參加律師公會超過20年了,後來轉向企業擔任法務,其實常常開商品、預算、行銷等各種會議,雖然跟我沒有太大關聯,但每一段時間對我來說,都是學習的機會。」

這也導致他一遇到機會,就能馬上找到跑道,最後不只是在電商產業工作的法律人,還能掌握要領成為執行長。

「固然要培養專業知識,但不要被它綁架,而是透過學習擁抱更多的可能。」楊俊元說。

跨界,讓台灣標準成為世界標準

當所有的產業都在喊跨域學習、整合,2017年,一支登上TED的台灣舞作詮釋了跨界的魅力。

台灣舞蹈家黃翊,在2010年創立黃翊工作室,製作了一個人類與機器人共舞的作品《黃翊與庫卡》,跨界融合科技與藝術,一舉震撼國際TED年會觀眾,還受邀巡演16國。

因為黃翊認為他本質是「創作者」,不應該為了跨域妥協。「我的創作方式就是1,一個完整的1,不是你我妥協組合的0.5+0.5、不是衝突合作1+1。」他形容。

由於創作的基底是舞蹈和科技,黃翊說,「看起來像是不同的語言,但在我的觀念裡,他們是同一件東西,我不需要轉譯。」他很期待透過跨領域的學習,打造「完整」的創作。

因為這種完整,藝術與非藝術的界線就變得模糊、科技不再冷冰冰充滿人性,而且黃翊還補充說能夠「打造屬於你的製作流程,制定自己的標準。」

例如在《黃翊與庫卡》以前,台灣幾乎沒有跨年度的製作,黃翊證明了付出的時間值得更多人看到,現在劇院、公部門也都開始鼓勵團隊提2~3年的營運與創作計畫,他做下結論:

只有足夠的時間,才能將作品整合,將自己的標準,變成台灣的標準,乃至於世界的標準!

共創,就是找到一起幻想的一群高手

至於擅長各種大型裝置藝術的豪華朗機工,2017年因著「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聖火裝置藝術爆紅,致力於體現機械與自然美感的作品,就是林昆穎和另外三位夥伴創立「豪華朗機工」的初衷,成立十年以來,展現各種產、官、學、民共創跨域的可能。

林昆穎留著小鬍子、言談幽默。他解釋為什麼「共創」如此重要,因為

「當你創造藝術作品,所有的一點一滴都是別人看不見,必須很有能量的放到手裡給大家看。」

像是台中花博展出的地表最大機器花「聆聽花開的聲音」,就邀請贊助的12家台灣在地企業一起組裝697朵機械花,在共同動手的過程中,老闆回憶起30年前白手起家的艱辛,「更願意給資源支持啦!」台下響起一片笑聲。

在林昆穎的定義中,「有想法、有做法,等於有思維結構能力和實驗能力,那就是高手。」他也形容高手的4項特徵,像是「赤子之心」、「日起有功」、「專注姿態」、「分享知識」,而這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實踐的特質。

具備赤子之心的人目標單純,每一天推進目標一點點,做到日起有功,而專注帶來專精,成就專業,就會想要分享同樣的感受。林昆穎說,「這就是使命感,會感動很多人,從產品到作品,都是如此。」他還打趣地加了一句:「而且很帥!」

林昆穎強調,豪華朗機工專注找到一群高手「一起幻想」,因為共創其實就像交響樂團,一群人合作產生美,才能形成感動人的核心。

疫後新常態,下一波人才唯學不破

《Cheers》雜誌社長劉鳳珍在明日工作論壇的最後,將「整合」、「跨域」當作本次論壇的關鍵字,全球因著疫情按了暫停鍵,《Cheers》在此刻,搶先將探照燈看向2020年的產業與人才變化。

放眼各產業不約而同將焦點轉向「個人化」,像是「安心經濟」的需求誕生,行銷、服務、金融都開始提供「個人化」體驗。

而人才需要結合創意、數據、科技,持續不斷學習進化,最終維持對美感、溫度想像,才能在AI年代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