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謝瑜庭、蘇冠宇報導】
美國是台灣重要的盟友,下一屆美國總統是誰?將採取什麼樣的外交策略?都會影響台灣未來四年的國際關係,國際動態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東吳學生會與亞太青年協會於109年12月10日共同舉辦美國大選分析講座,邀請民進黨何志偉委員、國民黨陳以信委員、時代力量王婉諭委員、民眾黨高虹安委員,及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包宗和、本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左宜恩,和本校兼任助理教授彭睿仁等重量級學者,在雙溪校區普仁堂為同學帶來精彩的分享。
針對美中關係,高虹安委員認為與其擔憂兩國走向,不如累積自己的實力與重要性,成為美中之間不可或缺的第三者,要 “put Taiwan on the map” ,提高台灣能見度。王婉諭委員表示,台灣應該利用自身產業優勢,爭取加入國際組織和多邊協議,在後疫情時代發揮 “Taiwan can help” 的力量。陳以信委員談及美台關係,可能會隨著美國總統人選變動而有所變化,美國也會希望能重啟兩岸對話。何志偉委員則提醒,台灣要明白自己的戰略地位,要先壯大自己,才能有籌碼與他國互動。
學術界的看法又是如何呢?包宗和教授以正負兩面探討美中台關係,正面來說,他認為拜登(Joe Biden)會採取多邊合作,國際組織重要性再起,意識形態對峙會下降;負面而言,因為台灣不在國際組織內,沒有話語權會相對吃虧。未來四年,包教授建議,執政黨應思考國家重大利益到底是什麼?外交是拿和取的關係,清楚自己的優劣勢,才有足夠籌碼與他國談判,但讓步與否必須理性決策。左宜恩助理教授表示,台灣因為疫情處理得當,被國際社會看見,獲得前所未有的外交紅利,不過外交關係變化多端,不應過早下定論。彭睿仁兼任助理教授則說,怎麼讓Taiwan first等同於US first,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
總體而言,各黨派立委和學者們皆認為,要先認清台灣自身優勢並對外發展,即使國際情勢有變動,台灣也能站穩腳步。此外,也須釐清究竟什麼是台灣最重要的利益,如此一來,在外交談判上就能游刃有餘,依循「妥協的藝術」,贏得最大福祉。
【文/社會三 謝瑜庭 圖/法律四 蘇冠宇】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賀!商學院育成中心彭仁鴻執行長 獲管理界最高榮譽「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10/28/2024 |
校園頭條 | 恭賀李韋宏學長 榮獲第十二屆傑出大陸台商創新經營獎 | 11/22/2024 |
校園頭條 | 全國資訊創新競賽 東吳資管系再創佳績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校級赴外交換研修說明暨分享會 鼓勵同學赴海外研修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韌性校園 永續大學成果展暨AI黑客松競賽 展現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 11/2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