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林耿瑩、林采蓁報導】
「家,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這是大家熟諳於心的一句話,表現出人們對於家人的信賴,但若從「照護者」的角度探討,他們會面臨怎樣的情緒積累及難關?本校德育中心於110年10月19日在城中校區2123會議室,舉行「愛與勇氣 一首搖滾上月球」品德講座,邀請李正德先生與同學們分享,照顧女兒李宜瑄的心路歷程,從所經歷的苦難挑戰,到最後的感恩釋然。
「媽媽,我可以換張臉嗎?」這是宜瑄小時候曾向媽媽說過的話。「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它可能導致患者皮膚產生異狀斑點、癲癇、智能障礙、器官衰竭、精神及行為問題等症狀,對他們的外觀、健康及日常生活都造成極大影響。除了疾病本身帶來的不便,大眾對於他們異於常人外表的排斥、極度刻薄的閒言閒語,以及無來由的霸凌歧視,這些社會的不友善更是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主因。
照顧女兒的這些年來,李正德有不同的心境轉換。女兒的出生是他們很感恩喜悅的事,但得知確診此疾病,因為害怕引來他人側目及騷擾,夫妻倆不敢對外人說,只能將情況隱藏。每日每夜照顧的辛勞、壓力與摩擦,甚至差點讓兩人走上離婚的境地,但在深入溝通後,他們決定攜手踏出無形的囹圄,開始向外尋求資源、與外界接觸,甚至加入「結節硬化症協會」,在協會裡有許多遇到同樣難關的父母,他們互相交流、幫助,提供了實質及無形的心理支持。
講座的最後,宜瑄希望大家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繼續努力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她也拿起麥克風,以溫柔乾淨的聲調,獻唱兩首歌曲,而李正德則拿起手中吉他,站在女兒身旁為她伴奏。一路以來,他始終如一,堅定地守護在女兒身後,全心全力照顧、陪伴,並攜著她走入大眾眼中,勇敢撕下社會標籤的偏見與侷限。李正德希望透過自身故事,告訴大家「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期望帶給社會更多正能量,成為行善路上的引路人。大眾也應該用包容接納的心,擁抱所有看起來與自己不同的人,畢竟,除了不可抗力的疾病,我們及他們,並沒有甚麼不同!
【文/法律二林耿瑩 圖/經濟二林采蓁】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東吳企管「職搗黃龍,捨我其誰」職涯活動圓滿成功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參與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 迎接多元共融 在地共好的USR永續未來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清明追思 緬懷前賢薪傳精神 | 04/14/2025 |
校園頭條 |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代表團訪問東吳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 04/11/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第3哩 夢想實踐起 - 只要腳不停 環島一定行 | 04/1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