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顧詠菱報導】
本校健康暨諮商中心於110年10月27日,在外雙溪校區G101室舉辦「我們都要好好的—面對壓力和焦慮的自我照顧法」講座,邀請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同時為初色心理治療所現任副所長,和同學們分享在容易焦慮的環境下如何照顧自己。
焦慮是什麼感覺?蘇講師一開始,便隨機分組讓大家體驗焦慮,讓組員們共同編製一張焦慮與壓力調查表。有了緊張的感覺後,接著寫下印象中的「焦慮」、「壓力」可能會包含的症狀再分門別類。講師分享當他的個案面臨焦慮時,自己也會請他們將反應「分類」,大致可分為:思考、情緒、身體感覺、行為傾向四種。由於身體感覺、負面思考難以自我控制,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採取的行為,也就是如何去面對和看待害怕的事。釐清心情混亂的來源與各個焦慮反應之間的關係,才可以知道如何行動。其實焦慮並沒有那麼可怕,若生活中不會感到焦慮,可能導致表現不佳,失去前進的動力。
有了面對的勇氣後,講師介紹三種面對壓力,照顧自己身心的方法。第一種是「大腦清倉」,也就是將塞在大腦裡煩悶的事寫下,用文字暫存起來,這樣可以讓壓力具象化,知道自己現階段因為什麼焦慮。此外,透過專注投入在寫字上也能減緩原本的強烈情緒;第二種是「五感壓力法」,藉由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外在感官體驗來療癒身心,讓心情隨著時間恢復平靜,擁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壓力;第三種是「與焦慮找到新關係」,一般人面對焦慮,通常選擇硬碰硬或是逃避,看似能短時間解決問題,最終卻往往戰不贏也逃不掉。同時,講師也表示,焦慮的感覺並不會完全消失,但情緒會隨著自己願意去面對而慢慢沖淡,應學習和焦慮「和平共處」,而非將它「斬草除根」,所以試著接納、允許自己可以焦慮,不適的感覺也會降低。
「你無法擺脫恐懼,但你可以試著與它做朋友」,蘇講師以這句話勉勵同學,在知道面對焦慮的小技巧後,當下次遇到壓力時,不妨先給自己一些時間消化,釐清壓力來源再面對,也許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理解不舒服的感覺,當作和焦慮一起冒險,學會和平共處。
【文圖/日文四顧詠菱】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賀!商學院育成中心彭仁鴻執行長 獲管理界最高榮譽「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10/28/2024 |
校園頭條 | 恭賀李韋宏學長 榮獲第十二屆傑出大陸台商創新經營獎 | 11/22/2024 |
校園頭條 | 全國資訊創新競賽 東吳資管系再創佳績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校級赴外交換研修說明暨分享會 鼓勵同學赴海外研修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韌性校園 永續大學成果展暨AI黑客松競賽 展現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 11/2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