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校園頭條

:::

撥開陰霾「鬱」過天晴—生命教育講座

  • 12/08/2021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
  • 圖片標題:02演講開始,蔡嘉佳講師和大家分享自己患病前的經歷.JPG
  • 圖片標題:01蔡嘉佳講師和同學們分享自身經歷.JPG
  • 圖片標題:07 講師最後告訴大家憂鬱症並不可怕,呼籲摘下有色眼鏡.JPG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周妍馨報導】

本校健康暨諮商中心於110年11於外雙溪校區H101舉辦生命教育講座「生病也沒關係,我陪你—與憂鬱症同行的日子」,邀請到長期書寫憂鬱病症的講者蔡嘉佳,和學生們分享她從罹患憂鬱症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我們一輩子都要和自己對話,這是每個人的人生課題」,蔡嘉佳講師說道。在媒體塑造出的亮麗身分背後,蔡嘉佳身上的傷是他人看不見的。演講的開始,蔡嘉佳便告訴聽眾,雖然獲選為知名財經媒體《富比世》2021亞洲傑出青年,但她是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失敗。21歲時被診斷患有憂鬱症當下的茫然感受,她記憶猶新。而當她在網路上以短文連載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病情與對於藥物的反應,更面臨許多抨擊的聲浪,不只網路,校園裡面對的師長、同學亦然,除了質疑也有誤解。就連最親密的父母,也時常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個精神病患者。這正是憂鬱症患者面臨到的現狀,他們在社會上所面對、承受的譏諷與蔑視,是無形卻最深刻的壓迫。

蔡嘉佳告訴學生們,那些被社會塑造出來的成功典範並不是全部。媒體往往避開失敗,只報導成功的臉孔,而在資訊不斷傳播,許多人也在無形中助長了刻板印象的意識形態。該如何因應這樣的現況?蔡嘉佳鼓勵同學們多和自己對話,理解有負面能量的存在是正常的,更不要輕易因為文化和社會充斥的資訊,就定義自己的價值,因為有時候自己認為的短處,可能其實是長處。尊重自己的個體特性、學習審視媒體文化,才能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裡站得穩、站得直。

憂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意去理解的人們。蔡嘉佳用一場場的演講,向人們訴說憂鬱症的故事,她也用真切的文字,將長達250天的日記彙整成《親愛的我Oh!Dear Me》一書出版,呼籲大眾正視患者的處境。每個人都會有生病、痛苦、憂鬱的一天,假如生病了,其實也沒有關係,哪怕自我揭露是個漫長的過程,哪怕社會上有著重重濾鏡,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因為總會有人陪伴身邊,共同努力及奮鬥。期待有一天,人們能理解精神病症,抹去鏡片上的色彩,讓患者們能自在坦然的踏入陽光。

【文圖/法律三周妍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