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林欣柔報導】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於110年12月15日舉辦線上講座「向經典學說話-溝通無礙的藝術」,邀請中華儒道研究協會理事長李克明,與同學們一起透過中華經典發現「老智慧」,以「新思維」掌握說話的藝術,讓大家在日後面臨人際互動難題時,不必搜索西方理論,也能在棘手問題上迎刃而解。
李克明認為中華經典,不是一人一時的智慧,是 聖賢的傳世精隨。他以考試常藉由考古題探詢考題方向的道理為例,說明我們也需要以經典為考古題,站在無數古人的肩膀上,藉由他們的人生智慧,看得更深更遠。他認為任何人在二十一世紀所面對的做人處事瓶頸,古人都有經驗。因此,最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皆記載在經典之中,等待我們去探尋、借鏡。
古人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李克明提到說話時需要注意五點,名分、時機、內容、態度、對象。所謂「名分」,也就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說話要有正確的立場;而「內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講者要清楚明白所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不該提。另一方面,講者也要知道聽眾能不能知曉其所敘述,否則就是對牛彈琴了。他更以《兵經百言》中「言為劍上事,所用之法多離奇。」告誡聽者言語勝於利刃,要銘記言多必失、出言不當的道理。
在了解會說話的重要性和風險後,李克明提到說服他人要掌握以上對下之勢。以生活中為例,小孩和父母的關係就能明瞭下對上的說服是困難的。因此,若大學生要向他人遊說,取得上對下優勢的關鍵,就是「掌握專業度」。另外,他提到世俗常認為口若懸河的人就是會說話的人;然而對經典而言,「惟得道之深者,然後能淺言。」講話是隱晦的,懂得言簡意賅的表達,才是真正領悟道理者,藉此提醒我們不要做言多的眾人和言妄的小人。
李克明說道,和他人對話時,除了察言觀色,。最後,李克明再次強調經典是溝通技巧上畫龍點睛的葵花寶典,也是溝通技巧精益求精的。他鼓勵同學們閱讀經典掌握說話的藝術,在人際關係上必然也能水到渠成!
【文圖/政治三林欣柔】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東吳企管「職搗黃龍,捨我其誰」職涯活動圓滿成功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參與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 迎接多元共融 在地共好的USR永續未來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清明追思 緬懷前賢薪傳精神 | 04/14/2025 |
校園頭條 |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代表團訪問東吳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 04/11/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第3哩 夢想實踐起 - 只要腳不停 環島一定行 | 04/1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