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昨天發表中國政策演講。學者表示,布林肯以「投資」、「結盟」和「競爭」3概念闡述戰略布局,也揭示美國將藉印太經濟架構等多邊建制,與盟友共同抗中。
布林肯(Antony Blinken)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發表美國對中國政策演說。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說,這場演說的意義除了闡述拜登(Joe Biden)政府的中國政策,也宣示即便俄烏戰爭爆發,美國的戰略重心仍未轉移,依然將中國視為主要的挑戰者。
布林肯在演說中形容中國是國際秩序「最嚴重的長期挑戰」,且是唯一有意圖,並在各方面都越來越有能力重新形塑國際秩序的國家。
本次演說一如預期地未有太多新的內容。不過布林肯在戰略布局方面,提出了「投資」(Invest)、「結盟」(Align)和「競爭」(Compete)3個概念。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主任葉耀元告訴中央社,這3項概念的意涵實際上都是競爭。
他說,「投資」指的是美國國內的技術創新,並防止中國竊取;「結盟」則是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印太經濟架構(IPEF)、東南亞國協(ASEAN)及歐盟(EU)等國際建制合作;「競爭」則是在前兩項基礎上,和中國高強度競爭。
葉耀元表示,這是拜登政府在「競爭-合作」的中美關係原則下,進一步闡述美國要如何與中國競爭。
布林肯在演講中也提到,美國並不尋求「新冷戰」和衝突;但不能依賴北京改變作為,所以將形塑北京周邊的戰略環境,以推動追求開放包容的國際體系願景。
陳方隅說,拜登上任前已經表示,要以聯合盟友的方式對抗中國,這是因為在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和貿易高度連結,美國和盟友不可能像冷戰時代與中國「一刀切」。
他表示,美國是講明圍堵政策的侷限,不採直接對抗,而是聯合盟友抗衡中國。
葉耀元認為,即便美國說不打「新冷戰」,但實際上中美兩國仍朝這個方向準備。
以美國提出的IPEF倡議為例,「供應鏈彈性」是當中最重要部分,就是希望將關鍵供應鏈拉到理念相近國家,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確保若「新冷戰」開打,也不致於被掐住命脈,遭受嚴重損傷。
展望未來,葉耀元指出,拜登的亞洲行前腳剛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訪問南太平洋8國,雙方會持續在地緣政治上結盟對抗,「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台美關係持續升溫」,這兩者短期內應不會改變。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經濟日報】東吳EMBA 第三場招生說明會12/4登場 分享培育跨世代接班人才 | 12/03/2024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跨領域學士學程 8校下學期試辦 | 12/03/2024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路跑/王齊麟東吳國際超馬領跑有感 勾起兒時回憶 | 12/03/2024 |
媒體報導 | 【中時新聞網】東吳超馬》7位選手達國際標準 國內好手也刷新紀錄 | 12/03/2024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2024東吳超馬鳴槍起跑 頂尖選手同場競技 有望再次突破賽道紀錄 | 12/03/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