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資源組訊】
隨著臺灣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的推動,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EMI) 將日漸成為大學課堂的常態,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TA)在大學課堂所扮演的角色亦漸趨重要。本校自110-2學期起補助全英語授課教師申請隨堂教學助理,為提升教學品質與營造優良學習環境,學生學習資源組於111年9月18日舉辦全日的「全英語隨堂教學助理(EMI TA)培訓工作坊」,特別邀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術素養中心張文嘉老師、師資培育學院陳育霖老師、以及兩位臺師大優良TA林歆媛同學、許維芸同學擔任領航員,協助TA們快速就定位,善盡輔助之責。
善用資源,提升英文教學應用能力
首先登場的張文嘉老師全程透過全英語授課,輔以多元的英文教學工具與分組同儕互動,培養TA的心態與知能。透過小組討論,除了增進彼此間的交流和英文口說能力,還讓TA們更深入了解之後課堂可能遇到的學生問題及該如何應對。在科技工具應用方面,張文嘉老師推薦Grammarly、QuillBot可以用來進行文法修正和文章改寫建議,寫信時如需單字替換、搭配用法可用Wordtune、Netspeak、Linggle等軟體。
用心溝通,強化彼此關係當個優秀橋梁
擔任公民環境素養課的優秀助理林歆媛同學分享,擔任EMI TA其實不難,只需「三心」:熱心、貼心、細心。「熱心」主動問候、保持互動、增加學生對課程的歸屬感。「貼心」照顧學生對課業的感受,幫助他們適應英語學習環境、突破心理屏障。「細心」觀察與記錄學生上課狀況,是否有人想發問卻不敢舉手,或是適時提醒進度落後的同學。另外,擔任設計概論課並獲選110-2學期傑出TA的許維芸同學認為EMI TA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重要的橋梁。該課程老師為日本人,故在課外需與老師充分溝通,課堂上適度地協助學生更了解老師教授的內容,建議可以設計學習單給同學,輔助他們加深加廣學習知識。
探究思考,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判斷的能力
陳育霖老師在工作坊中帶入許多實作的操作,如判斷彈孔時序、甩動水管發聲的原理、天王星與海王星觀測理論等實作。藉由一步一步的引導,給予任務指令,達到探究式教學。讓學生不自覺投入課程,進而將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如同心理學家尚·皮亞傑:「Knowledge is constructed not transmitted.」知識是靠學習者自行建構得到,不是外在灌輸,要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東西,應該要教導他們能自己發掘、探究問題、最後獲得解決問題的軟實力。
EMI TA培訓工作坊希望藉由各講師從不同角度的切入與帶領,順利引導TA們認識擔任助理應具備的職責、基本技能,延伸至未來面對新環境或職場的啟發、奠定基礎。此次活動共計14位EMI TA參與,92.9%參加者同意工作坊內容對於EMI TA協助教師教學是有幫助的並且會將所學知識/技巧應用在EMI TA教學上(加總選填非常同意、同意、與有點同意者)。
【文圖/李佩芳組員】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東吳企管「職搗黃龍,捨我其誰」職涯活動圓滿成功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參與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 迎接多元共融 在地共好的USR永續未來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清明追思 緬懷前賢薪傳精神 | 04/14/2025 |
校園頭條 |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代表團訪問東吳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 04/11/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第3哩 夢想實踐起 - 只要腳不停 環島一定行 | 04/1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