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媒體報導

:::

《天下雜誌760期》聽完像在職2年 東吳把外部線上課變必修 校長:對找工作很加分|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 11/04/2022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

文 /盧沛樺天下雜誌760期

東吳-天下創新學院-線上課-學用落差-教育特刊東吳大學生修課,不再侷限在教室,零碎時間也能累積學分。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人不用在教室,在大學接駁車或公車、捷運上,也能拿學分?東吳大學做到了。

家住台南,3年前考上東吳大學法律系的林耿瑩,過去一千多個日子,常利用從宿舍到城中校區的半小時車程,打開手機app,聽「天下創新學院」的線上課程,內容涵蓋全球財經新聞、英語會話、新書推薦。

林耿瑩不諱言,之所以愛用天下創新學院,起初是因為學校辦競賽,聽得夠多,就能拿到獎金。但慢慢地,聆聽線上課程變成一種習慣。


【小檔案】東吳「天下創新學院課程」

  • 主要人物|東吳校長潘維大
  • 課程成立|2018年
  • 教學成效|從推廣變選修,再變必修,學生上線人數和時數倍增
  • 創新模式|
    1. 大學課堂結合外部線上平台,弭平產學落差
    2. 把外部學習平台列入必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善用零碎時間學習

林耿瑩說,天下創新學院讓她接觸大學教室外的新知,而且平台依主題分類,省下自己找資料的時間。

天下創新學院是《天下雜誌》2015年成立的線上學習平台,內容以商管、未來趨勢為主,起初對象鎖定企業,近年慢慢擴及大學。

學習者可透過網頁或手機app上課,目前累積逾千門課,涵蓋圖文、語音和影片課程,每堂課時數以10至15分鐘佔大宗。

但林耿瑩也吐實,商管類內容,對就讀法學院的她並不易消化,像她最近聽了ESG課程,覺得「真的太難了!」

聽完像有了2年職場經驗

目前全台已有約20所大學導入天下創新學院,但東吳走得最早,也做得最深。關鍵人物,就是東吳校長潘維大。

「我自己先聽了200堂課,」在提供全校師生免費帳號前,潘維大親自試用。他利用下班後、睡覺前聽,除了聽未來趨勢,也聽企業主個人經驗,如何從失敗中再起,對他深具啟發。

        他愈聽愈覺得對學生會有幫助,因此一步步從推廣變選修,再變必修,增強學生運用線上課程的誘因。

「若一個東吳畢業生能聽完必修時數,我認為相當於有兩年的職場經驗,對求職會很加分,」潘維大說。

天下學習事業群總經理劉鳳珍指出,線上課程和大學課堂,其實是互補的。由於產業變化太快,學界跟不上產業趨勢,或學校找不到合適師資,因此須借重外部平台資源。而天下創新學院所開課程,運用大量業界人脈,有助弭平產學落差。

但對潘維大而言,引進天下創新學院,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跨領域學習。

東吳校長潘維大聽了200堂天下創新學院課程後,積極推薦給學生。(黃明堂攝)

「學校教的東西愈來愈無法滿足學生畢業後需求,因為學校跟不上世界變化,大學變成要教學生怎麼自己學,」潘維大解釋。

事實上,東吳早在校內推動「第二專長」,要求每個系設計一套16學分的課程,開給外系學生選修,目的是讓學生多元學習。而引進天下創新學院,其實是「第二專長」的延續。

為什麼跨領域學習這麼重要?

潘維大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為例,他在大學休學時旁聽英文書法課,原本只是出自興趣,沒想到後來變成麥金塔電腦的字型。

        「這叫學問的外溢性,」潘維大解釋,因為興趣去學,當下不知道有什麼幫助,但影響已發生。

他強調,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等,未來可能發展到什麼程度,甚至交互作用產生新的影響、新的行業或市場,現在都無法斷定,因此廣泛、多面向學習,變得益發迫切。

讓大學也具備「用戶思維」

線上課程平台可追蹤學生閱覽習慣,透過分析後台數據,作為大學教學資源分配的依據。

身為東吳政治系校友、也是該系課程委員,劉鳳珍舉例,她從後台看到政治系學生很常看中美貿易戰的主題,就可拿來檢視政治系開課是否契合學生需求。「(平台)反而幫助大學具備用戶思維,」劉鳳珍解釋。

換言之,外部學習平台進入大學,不但為學生帶來教室外的刺激,也能成為大學教育改革的催化劑。(責任編輯:王儷華)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2022教育特刊《變局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