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校園頭條

:::

「德國視角」活動首場文學講座 德國作家施益堅分享創作經驗

  • 12/10/2022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
  • 圖片標題:01大裁.jpg
  • 圖片標題:02.jpg
  • 圖片標題:03.jpg
  • 圖片標題:04.jpg
  • 圖片標題:05.jpg
  • 圖片標題:06.jpg

【秘書室、圖書館訊/校園記者張博硯報導】

因疫情影響睽違兩年的德國文化活動,在台德交流協會指導贊助下,今年再度舉行。本次圖書館與德國文化學系聯手合辦「德國視角-德國教育暨文學活動」,內容包括教育及文學兩場專題講座及主題書展等。111年11月30日下午於雙溪普仁堂首先登場的「文學專題講座」重磅邀請到「台灣女婿」德國作家施益堅 (Stephan Thome)及德文系萬壹遵老師進行對談,以作家養成、文學創作、外語學習及台德教育等議題展開跨文化的交流。

作家施益堅 (Stephan Thome)著有《邊境行走》、《離心旋轉》、《對手戲》及《野蠻人之神:太平天國》等小說。其作品曾三度入圍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並獲觀點文學獎、柏林藝術獎之文學類獎等眾多獎項肯定,是德國文壇備受矚目的作家。

施益堅首先談到自己生長在偏僻的德國小鎮,從年輕時就有當作家的夢想。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就讀時獲得獎學金,到中國南京學習中文,第一次接觸到異國文化。他表示年輕時所寫的文章因為自身經驗較為缺乏,無法寫出好的作品,直至37歲才出版第一本小說《邊境行走》獲得肯定。因此,他認為想成為作家,豐富的人生經驗及閱歷是不可欠缺。

中文說得相當流利的他也提及學習外語的心路歷程,認為學習一種新語言是永無止境,也是全面性的過程,可擴張自己的世界觀。不僅是學習詞彙及文法,而是學習一種態度,甚至當講不同語言時身體的姿勢都會改變。像他在說日文時,他發現他的肢體語言不知不覺就會低頭彎身向下,使用不同的語言時就變成不同的人。談到文學創作,施益堅說他寫小說喜歡保持開放性的結局,可讓讀者看完小說後發揮想像力讓故事繼續下去。但在一次朗讀會上有位讀者卻直指他是因為太懶惰了沒有想好故事,才會這樣寫。這問題他思考很久,但仍決定採取這樣的寫作方式。對此,萬益遵老師也回應,他認為小說的存在就是為了守護曖昧的餘地。

今年10月甫出版的歷史小說《野蠻人之神:太平天國》,是透過歷史與虛構人物間的衝突描述19世紀中國歷史上最具破壞性之一的內戰。萬壹遵老師好奇問到如果歷史已可告訴我們一切,為何還要透過小說再說一次呢?歷史和小說的差異在哪裡?施益堅回應在遵守客觀歷史的空間下,小說家可透過自由的想像,以文學的方式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重新回顧歷史事件。

此外,萬壹遵老師也提到台灣的大學教育很重視實用性,像施益堅在大學唸的是哲學,如何看待這事?施益堅則表示他的父母很開明,從來沒有限制他學甚麼;他認為德國教育強調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也舉了個例子:「有讀者曾經向我反映我的作品結局都讓人摸不著頭緒,但是我想說的是,一個作品不應該只有固定的結局,而是要讓人能在讀完這本書後能自行去延伸出不同的內容和想法。就像是現今的台灣教育,不能將學生只侷限在一個框架,而是需要學生自己自由探索,教導學生的老師不要害怕學生的反駁,共同討論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

這場講座在萬壹遵老師的引導下,帶領大家進入作家施益堅(Stephan Thome)的文學世界,也讓與會者更能深入了解小說家的學思歷程及對台灣教育的觀察。活動的最後,在兩位講者與本校師生熱情大合影中,畫下完美的句點。

【文/中文三張博硯 圖/日文二曹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