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紀姵妏報導】
「詩,是最依賴讀者的文學形式。」詩人羅智成說。
光年現代詩社於10月13日晚間,邀請到了曾任教於東吳大學中文系「現代詩」課程的羅智成老師舉辦講座,老師一如往常的穿著一身黑衣,回到熟悉的校園裡演講。
講座一開始,羅智成老師表示「現代詩太好玩了」,如果把它當作遊樂園,可以在裡頭玩一兩天;如果把它當成小城市,可以在裡面玩幾個禮拜;如果把它當成世界,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來了。現代詩就像個「密教」,上過現代詩課程就像加入了幫派一樣,詩有一種宗教性的神秘感,如同密教儀式的洗禮。
什麼是詩?什麼是現代詩?老師笑著說要定義詩很難,詩是非常古老的形式,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出現,由於它的歷史太久,定義也因時間的遞進而不斷地改變。老師認為大致可以透過「形式」以及「質地」來判斷,「形式」指的是句子長短、押韻、節奏感等,而形式也決定了現代詩的表達風格,由於字數的限制,表達空間被濃縮,也因此激起創作者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出無限的詩意,使得一個字發揮十個字的力量。「質地」指的是現代詩中非常優美、精煉的文字,故我們常會以「如詩一般」來形容美的事物。最後,老師提到在詩集《寶寶之書》中的一段詩句:「是不是詩並不要緊/我追求的是美味、營養。」
「詩是最依賴讀者的文學形式」詩人羅智成說,越是粗糙的媒體,越是需要強大的讀者,讀者用自己的經驗以及想像來解讀文本。而文學裡的誤讀,也幾乎變成一種遊戲規則。
在兩小時的講座中,羅智成老師分享了自己寫作的經驗以及看法,也探討了詩的定義、古今的詩、大環境裡現代詩現況等。講座最後,同學提問現代詩創作是否為一種天份?許多人對於寫作者有著「天生觀察敏銳、情感豐富」的刻板印象,而老師認為儘管天份不一,但文筆是可以訓練的,也鼓勵同學們多閱讀及創作現代詩。
【文圖/中文四紀姵妏】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攜手紅十字會 培育國際人道專業人才 三年學分費全免 | 04/22/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企管「職搗黃龍,捨我其誰」職涯活動圓滿成功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參與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 迎接多元共融 在地共好的USR永續未來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清明追思 緬懷前賢薪傳精神 | 04/14/2025 |
校園頭條 |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代表團訪問東吳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 04/1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