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馬提斯剛獲得參院通過,就在2月初訪問了南韓與日本,以實際行動鞏固美、日、韓同盟關係,並宣示在南韓部署薩德系統的決心。接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本周到美國會晤川普,帶了經濟的大禮,也提升了美、日的對話層級。這些外交的行動加上F-35戰機的部署,都顯示亞太地區仍為美國的戰略優先,而美、日關係依舊是美國亞太外交的基石。
美國強化東北亞盟國的關係,表面上的理由都是為了嚇阻北韓,但大家都很清楚,背後的目的還是遏制中國。薩德系統單就飛彈本身,並不會對中國造成威脅,北京擔心的是後面可以涵蓋大半個中國的雷達,因而極力反對薩德進入朝鮮半島,並全力拉攏南韓,希望南韓改變引進薩德的立場。
南韓總統朴槿惠過去就利用這樣的微妙關係,在北京與華府之間擺盪,並以此增加南韓在東北亞情勢的話語權。但後來南韓內部的民意改變,加上美國的壓力,朴槿惠部署薩德的決心也日漸堅定。閨密干政事件發生後,朴槿惠將國政交給代總統黃教安。北京原以為黃教安既是代總統,部署薩德的棘手問題大可延後,拖到新總統選出再決定。誰知黃教安還是決定如期部署。
一旦薩德真的進駐,美、日、韓三邊同盟將更為鞏固,但美、中之間的猜忌將更為加深,東北亞的權力板塊將因此「固化」。似乎東北亞又會出現「美日韓」與「中俄朝」兩個集團較勁的局面,像回到冷戰時期。
但這樣對峙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金正恩終究成功發展核武或長程導彈,固化兩個同盟除了被動防禦之外,對朝核或朝導依然無解。
所以各種「活化」東北亞情勢的建議紛紛出籠。美國有參議員主張暗殺金正恩,南韓有學者主張可誘導北韓與南韓進行軍備競賽,像當年雷根以星際大戰誘導蘇聯加入競賽,最後在經濟上拖垮蘇聯一樣拖垮北韓。這些建議雖未必可行,但可以作為一種腦力激盪,因為大家想要的還是改變東北亞現狀,不是凍結現狀。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東北亞情勢似乎又不是那麼僵化。有軍事專家就指出,即便薩德進駐,在雷達方位與數目上加以調整,還是可以降低對中國的威脅。中國雖為對韓施壓,祭出禁韓令,但也沒有完全放棄與南韓交往,對南韓下一任總統會不會延緩部署薩德,也還抱有希望。而金正恩也不是完全不改革,東北亞情勢並沒有完全固化。
一些南韓學者指出,要解東亞的僵局,韓、中之間必須像當年兩國建交談判一樣,來一場新的大交易,下活這盤棋。他們表示可以透過經濟合作,在美、韓軍事同盟的基礎上,發展「韓中俄」、「韓美中」、「韓美俄」等三個三角關係,把中國和俄國從北韓那邊拉過來,打破「朝中俄」的三角同盟,這樣東北亞情勢才會出現「動態平衡」,也才會逼著北韓改變。
動態平衡與固態對峙,是兩個不同的戰略思維。從南韓角度來看,只有東北亞出現動態平衡,南韓才能找到自己的話語權。若是固態對峙,南韓作為小國只有默默接受。可是東北亞的情勢,終究是嵌在美、中關係的大架構裡面。美、中互信一天不建立,作為權力格局第二層的南韓,所能找到的自主空間其實並不多,這也是南韓的無奈。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9/2024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8/2024 |
媒體報導 | 【遠見雜誌】傳承與創新 東吳百年品牌力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CHEERS】傳承東吳大學百年優良傳統 打造國際級教育品牌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簽約英國前30大名校 讀4年獲學碩雙聯學位 | 06/26/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