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媒體報導

:::

【中國時報】中視《60分鐘》偏鄉教育苦等轉型正義/劉真(東吳大學歷史系學生)

  • 04/06/2017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
偏鄉孩子欠缺舞台和機會 更需熱血老師帶領

●學生程度落差7年 偏鄉教育苦等轉型正義

 

偏鄉教育的「轉型正義」何時能落實?教育部2016年研礙「偏遠地區學校振興條例」草案,試圖從制度面鬆綁,讓偏鄉學校在招生、師資、編班教學等更具彈性,希望趕在106學年度實施,但民間版草案早在2010年就提出,立意良善,無奈立法緩慢,讓偏鄉教育持續苦等轉型正義!

台東池上國中管樂隊連兩年獲全國優等獎

 

●父母外地工作 偏鄉熱血老師假日補救教學

偏遠區和都會區的教育資源,從來就不平等!非都會區父母常在外地謀職,隔代教養或單親比例高,課後輔導和補救教學需求相對增加,台東池上國中老師下課後天天陪讀到第八堂,假日也幫學生補救教學,熱血老師的投入讓孩子不孤單。英文老師江瑜軒說:「我要鼓勵那些已經放棄英文的孩子,到國中可以再給英文一次機會。」從新北到台東的老師謝沅谷很訝異:「都市孩子常是成績好、有錢才去學音樂,你能想像池上的孩子會吹薩克斯風嘛!」池上國中管樂隊連續兩年獲全國優等獎,偏鄉教育展現出不同的亮點!

 

台東長濱國小中斷8年的棒球隊重組訓練

●聘任困難流動率高 偏鄉教育缺師資

偏鄉師資常遇到聘任困難、流動率高,偏遠地區孩子的受教權,顯然沒被公平對待。以台東縣交通最不便的長濱鄉為例,全校115個學生,超過一半是原住民,13位老師有5位是代理老師,僅一位在地人,67年次的年輕校長嚴政雍來自台南,「台南是盛產老師的地方,很多前輩在那,但台東欠缺願意留下來的老師,我到台東感覺有很多事可以做。」嚴政雍甫上任就把中斷8年的棒球隊重新組隊。

 

●偏鄉隔代教養比例高 孩子暱喊老師”爸爸”

偏鄉教育需要更多熱情,長濱國小代理老師張園愷原本在台北從事服裝設計,到長濱任教是全然不同的體驗,張園愷說:「有些小孩直接叫我爸爸,因為他們家庭成員中也許沒這個角色,是阿公阿嬤在帶,我最大收穫是擁有好多孩子。」老師鍾欣瑜直言:「西部老師可能盯課業就好,我們要盯他家裡發生什麼事?今天吃飽沒?要照顧好孩子的心理層面。」

從台東到東吳大學念歷史系的劉真 深刻感受城鄉資源落差

 

●從台東到台北念大學 學生:資源差好多

城鄉落差差多少?或許可從台東到台北的學生身上找答案!台東縣寶桑國中楊惠如老師透過分組教學,帶領學生主動學習,2013年她帶領的班級成為教育部活化教學宣導片的主角,當年國三學生如今已上大學。從台東到淡江大學念數學系的陳彥州,大一拿下班上第一名,陳彥州說:「楊老師讓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她鼓勵我不要侷限在框框中,要多出去看!」從台東到東吳大學念歷史系的劉真,對「城鄉落差」感受很深,劉真說:「台北到處都是圖書館和書店,聽演講、看展覽都很方便,在台東不可能。」劉真一度擔心跟不上都市同學,透過主動學習,目標是考歷史研究所。

 

「偏鄉教育苦等轉型正義」完整內容請鎖定4月1日(六)下午1點及4月6日(四)上午9點《中視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