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系教師USR計畫訊】
東吳大學教師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文化永續‧城市創生:士林學之建構與實踐」於114年5月2日至5月14日,在士林公民會館舉辦「SHILIN知士家——士林百年特展」,讓大家理解士林百餘年來的歷史發展。 士林地區發展至今已有三百年,在這個世紀更是有著巨大的變化,東吳人身在士林,有責任將地方百年風華,傳遞給更多人知道。「士林百年特展」以產業、信仰、教育、水文四大面向為軸,循時間流轉與空間演變,爬梳士林地區百年來的地方脈動。
計畫於5月2日(五)下午三點舉辦特展開幕儀式,計畫主持人黃秀端特聘教授邀請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陳聖義處長、東吳大學王世和副校長、士林區公所郭冠蓮副區長、士林區公所人文課趙美琳課長、士林公民會館廖于慧館長、財團法人臺北市士林神農宮何逸松董事長、郭元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郭建偉副總、士林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闕啟文總經理、士林國小吳明郁校長、仁勇里洪銘鎮里長等貴賓蒞臨。
張廖萬堅次長提到,自己常在士林運動,登上104次的老地方,看見士林的美,這個特展用歷史人文的角度切入,讓我們可以用更多元的觀點欣賞這座城市;陳聖義處長則肯定本校計畫對於福德洋圳的重視及記錄,也非常重視此次雙方能有機會合作,將士林的重要水文資訊呈現給民眾;郭冠蓮副區長則祝福展覽順利圓滿;本校王世和副校長表示在士林生活一段時間,透過此展讓自己更加了解這座城市,希望民眾們也能來欣賞展覽知悉地方事;計畫主持人黃秀端老師除了表示此展為計畫多年努力的成果,也感謝長期以來與計畫互動的夥伴與此次協助策展的各個合作單位,讓百年特展更有看頭。
展區的每個角落,皆代表著地方歷史的其中一種面貌。產業展區呈現士林從農村聚落到都市發展的經濟足跡:從「新街」到日治時期的士林市場、魚路古道、郭元益、士林紙廠等地方品牌的誕生。這些產業活動不僅形塑士林人的生活節奏,也打造出在地韻味的經濟文化;信仰為地方社會的情感核心,三大廟宇──神農宮、惠濟宮與慈諴宮,矗立在士林街頭,守護一方平安。從「弄土地公」到慶讚中元,信仰活動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集體記憶的延續,是人、神、土地之間的媒介;士林的教育從清代的書院與義塾開始,便深具地方特色與文化意識。日治初期,芝山巖學堂作為臺灣西式教育的開端,逐步鋪展出今日士林、北投、陽明山、蘭雅等地的教育網絡,不僅孕育無數學子,更形塑出深厚的人文氣質;水文以福德洋圳為主軸,訴說一條三百年水圳的生命史。這條源自外雙溪、穿越城鄉的渠道,是先民開墾與生活的基礎命脈。不只是對過去的追思,更是對土地永續的省思。
士林,是城市也是鄉村,是歷史也是日常。歡迎大家到士林公民會館看展,欣賞百年士林的變與不變,更能在四大面向的對話中,感受到士林如何以共生的姿態,承接歷史、回應現在、擘劃未來。
【文圖/政治系教師USR計畫】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揪團來士林公民會館看展:「SHILIN知士家——士林百年特展」 | 05/14/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USR再進化,專家助陣點燃創新動能 | 05/14/2025 |
校園頭條 | 賀!「東吳實踐家創創基地」四團隊通過「114年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補助 | 05/08/2025 |
校園頭條 | 幸福永續/敘之道——「2025應用心理學與實務研討會:幸福永續/敘之道」 | 05/08/2025 |
校園頭條 | 大馬行成果豐碩——「2025馬來西亞臺灣高等教育展」 | 05/08/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