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媒體報導

:::

【聯合報】大學培養東南亞跨域人才 盼吸引學生就讀/張上冠(東吳大學端木愷校長講座教授)

  • 12/17/2017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

 近來大學紛紛開設東南亞相關課程,但許多家長仍持觀望態度,不鼓勵孩子選讀。為使民眾跳脫對東南亞的歧見,有大學東南亞文化與產業學士學位學程,除開放學生跨域選修外,還安排海外實習及班級跨國交換體驗,盼培養東南亞通才,吸引學生就讀。

據統計,105學年度有49所大專院校、開設368門新南向語言課程。許多學生樂於上通識課嘗鮮,但若選讀成為正式科系時卻打退堂鼓。有家長指出,東南亞雖是國家目前重視的發展方向,但是對東南亞的觀感仍比不上日本或歐美等國家,會希望孩子優先選擇其他語系就讀。

長榮大學去年新設東南亞文化與產業學士學位學程,為拓展學生畢業後出路,特規定除了大學42堂必修課外,其他58學分選修課開放學生跨域自主選修,並於大三時安排海外產業實習一年,與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等大學進行班級交換,提供學生實際接觸當地的產業及商貿的機會,盼藉此吸引學生就讀。

主任蘇文彬表示,以「學生」為學習主導者,除了讓學生學習東南亞語言外,也認識當地的產業與觀光發展,過程中著重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盼能培養東南亞方面的通才,學生未來出路自然變廣。上課主要以問題導向,例如10分鐘內各組必須拋出6個關於寮國的問題,再進行交流與探討。

另外,校方特別強調培養新二代留在台灣發展,目前已招收約2成的新二代學生,目標為3成。蘇文彬說,第一屆全班共35人,約有8人是新住民學生,他希望培植新二代了解自己的文化,並且在過程中撕下社會給予的標籤,回到家後能與父母對話練習,讓學習東南亞文化變成資產。

前政大外語學院院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張上冠表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不能只是淪為空談,台灣學生普遍對東南亞的印象仍停留在多年前,但其實近幾年東南亞發展快速,許多國家都已向當地表達合作的意願,台灣在這一塊起步較晚,但仍能「亡羊補牢」,若沒有幫助民眾改變既定印象,從文化及心態翻轉觀念,推動新南向教育將成為難解的沉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