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張皓筑報導】
「文字是一種沒有對象,卻又和所有人交談的對話。」107年3月26日晚間於第二教研大樓舉辦對談的90後創作者張西與陳繁齊以美國作家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1931-2003)《娛樂至死》中的句子作為整場活動的起點。
「我不特別追究自己寫的文字是否將成為文學,但是在此之前我的確沒有想過自己的作品可能會乘載著時代的背景。」張西,故事貿易公司的創辦人,也是散文集《把你的名字曬一曬》、《你走慢了我的時間》的作者。演講一開始,兩人以「創作者」為主軸、傳播學群與純文學環境的相異角度切入,討論書寫之於彼此的功能,以及他們認為「文學」所帶來的意義。「難過沒有什麼用,但是它可以讓我慢下來,讓我能夠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我想對於我們寫作的人也是同樣的意思。」張西也透過電影《腦筋急轉彎》裡的台詞,向在座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書寫的目標。「也許文字可以成就時代,哪怕只有短短十年二十年,它也能成為一部分人生活的縮影,這是我認為滿崇高的目標。」討論的尾聲,陳繁齊如是說道。
講座的第二部分,兩人談論書寫習慣之於作品,還有出版的意義及其商業性。曾經出版《下雨的人》、《那些最靠近你的》的新生代詩人陳繁齊分享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我的母親自小便非常重視孩子的感知能力,無關文筆流暢與否,她就是希望兒子能藉由「我覺得……」這樣的文句學習瞭解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透過文字去表達自己,也因此養成了他細膩的性格和溫柔的書寫習慣。
談及靈感與情感時,張西提到自己曾經因為「作家之於大眾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而對能否書寫真實的情緒感到疑慮。那時,她的教授對迷惘的她說:「妳當然可以寫負面的東西,只要那是真的。因為只有真的東西,妳才能夠為它負責。」她表示這句話影響她很深,也讓她能夠誠實的面對寫作時的自己,倘若未來某一天她忘記了自己,就可以去翻閱過去的作品,因為那些有溫度的文字往往記錄著當時的自己是什麼模樣。
最後,兩人也進一步探討90後的時代焦慮與集體創傷。對於社群網站的日新月異,早期利用「奇摩社群」、「無名小站」等平台抒寫文章的兩位作家,特別有深刻的感慨。「以前的讀者是要主動去點閱筆者的文章,他們能夠過濾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字;而現在無論是Facebook或Instagram往往是打開軟體就會出現貼文,閱聽人是被動的接受,也讓我們的每一次下筆變得更加的謹慎。」
或許對於張西與陳繁齊而言,寫作是逃避生活的一種方式,但也誠如他們所說:「我有很多種面貌,只是我選擇用寫作來呈現這一部分的我。」那些來自他們溫暖、抑或是冰涼的故事與文字,著實激起了讀者們廣大的回響與共鳴。
【文/中文二張皓筑 圖/雙溪現代文學獎】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賀!商學院育成中心彭仁鴻執行長 獲管理界最高榮譽「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10/28/2024 |
校園頭條 | 恭賀李韋宏學長 榮獲第十二屆傑出大陸台商創新經營獎 | 11/22/2024 |
校園頭條 | 全國資訊創新競賽 東吳資管系再創佳績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校級赴外交換研修說明暨分享會 鼓勵同學赴海外研修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韌性校園 永續大學成果展暨AI黑客松競賽 展現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 11/2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