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劉韋廷報導】
「東吳第3哩,挑戰在一起!」面對自己的親朋好友,118單車環島的學員們在外雙溪校區最後一次喊著口號,為12天的環島之旅畫下句點。本校第6屆百人單車環島活動於107年3月27日至4月7日進行,一共號召百位在校學生挑戰單車環島,此外校友總會今年也特別號召校友加入,舉辦第一屆校友單車環島活動,雙方採反方向進行環島並於高雄會師,也讓環島中的高雄之夜相當熱鬧。
最初的騎點,最後的終點
118單車環島活動共計有118位同學參與,將以本校外雙溪校區為起終點,逆時鐘方向繞行台灣一圈。規劃此次環島的幕後功臣,是一群由本校群育暨美育中心程唯俊老師、宋亞杰老師及軍訓室張正杰教官所帶領的東吳第3哩學生服務員進行整體行程規劃安排,並配合陳英宏總教練所率領教練群們的引導帶領下,才得以順利完成。
經歷了12天的環島,百位環島勇士沿途面對壽卡、北宜、太麻里緩上坡等嚴峻路段,同時也面對變化莫測的天氣狀況,不論是騎經台南高雄的酷暑或是最後一天在北宜的嚴寒,學員們都一一克服、相互擁抱完成挑戰。
而本次環島活動結合許多在地風情、文化體驗與散佈愛心,參訪桃園弘化同心共濟會、花蓮縣主權社區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以下簡稱「老家協會」)等機構,走進台中高美濕地、嘉義檜意森活村、台南安平、高雄駁二、台東伯朗大道、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花蓮北回歸線標等地。搭配由服務員精心設計的遊戲活動,讓參與環島的學員們能在尋找答案的同時,更認識在地文化。
機構參訪看見需要
118的環島勇士也來到花蓮老家協會充當一日幫手。老家協會是專門服務弱勢獨居老人及貧困家庭的單位,提供即時、專業的服務,讓老人與家庭都能獲得完善的照顧與支持,環島同學們也透過老家協會認識一群在社會邊緣處需要協助,卻礙於法規無法受到政府幫助的老人家。
為高齡90歲石爺爺慶生的中文系劉于暐同學表示,這趟慶生過程中,感受到愛的單純與重要。也許有些愛很微不足道,但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她還指出,環島中的風景有許多時間可以欣賞,但有些感受錯過就不會再遇見,非常感謝能有機會能夠參與這次的環島。
而老家協會的蔡智全執行長,同時也是本校81級社工系畢業的學長也鼓勵同學:「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大家都是未來的希望。」,期許透過環島勇士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單位。
連結每張沿途的笑臉
每年環島的重頭戲便是百位學員的快閃舞表演,今年以電影《騎行無阻》主題曲──大暴走,結合搖滾版校歌,在各地進行快閃表演,吸引許多路過民眾停下腳步駐足欣賞;此外,今年更規劃粉絲專頁直播活動,其中四天的直播內容更是由學員自行安排比拚人氣,介紹在地美食與特色,串起與地方的故事。
不只有直播活動,今年第3哩團隊還設計3款專屬明信片,結合本次的主題「我們的故事」,讓同學們在環島的途中,不只與各地民眾在當下有深刻的交流分享,活動結束後也能寫張明信片,延續彼此之間的故事。
在高雄駁二的團康活動,需要透過路上民眾的協助才能拿到提示破關,其中一個關卡是希望路人為東吳第3哩的學員加油打氣,不少民眾不吝嗇給予支持,甚至連外國遊客都說「SCU Third Mile 加油!」,還有饒舌歌手、香港大學生也都獻上祝福,最後遊戲謎底揭曉──「哈瑪星」,它是串起高雄駁二特區的命脈,由日語的「濱線」(日語:はません,Hamasen)轉變而來,蘊含著高雄的歷史故事。
環島中的感動驚喜 長官也來陪騎
本次118學生單車環島包含潘維大校長、蕭宏宜學務長、群美中心廖芝萱主任等,都撥空親自陪同學員騎車,校長更是六年以來每年堅持陪同學騎乘一段路,他說:「每一年都會有一些不同,都會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事發生,像是夥伴在前面擋風的溫馨等等。」
學員們的家長與朋友更是這次第3哩環島活動最佳的應援團,沿途提供物資補給,為所有環島的學員加油打氣。環島活動的最後,當學員緩緩騎進外雙溪校區時,現場聚集了近2百多位此次單車環島學員的親朋好友,迎接並給予祝福。
一台台腳踏車連成一條長長的線,穿梭在台灣各個鄉鎮,象徵綿延東吳的青春活力。東吳第3哩單車環島活動於今年邁入第六屆,此次擔任總召的國貿系張丞逸同學說:「隨著長大的過程,我們的夢會越做越小,第3哩希望能鼓勵大家在夢變小之前就把他實現。」不僅是透過雙腳,探索熟悉卻陌生的台灣土地,同時透過分享,換取更多的經驗與體悟。
【文/財精四劉韋廷 圖/東吳第3哩服務團隊】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賀!商學院育成中心彭仁鴻執行長 獲管理界最高榮譽「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10/28/2024 |
校園頭條 | 恭賀李韋宏學長 榮獲第十二屆傑出大陸台商創新經營獎 | 11/22/2024 |
校園頭條 | 全國資訊創新競賽 東吳資管系再創佳績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校級赴外交換研修說明暨分享會 鼓勵同學赴海外研修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韌性校園 永續大學成果展暨AI黑客松競賽 展現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 11/2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