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趙翊君報導】
「演什麼『是』什麼」是金枝演社副導施冬麟對演戲的自我要求。他認為演戲就是腳踏實地去做、進而找到興趣的一種信念。本校群育暨美育中心於107年4月18日特別邀請施冬麟副導演至外雙溪校區,與同學們分享他的演戲之路。
施冬麟副導演幽默地說自己身為馴獸師(也就是馴服演員的導師),演戲就該演什麼「是」什麼,而非演什麼「像」什麼,唯有如此才能帶給觀眾們最真實的感受。大學時誤打誤撞進入戲劇系的他,從反串母蚊子,到演王子死對頭的僕人,花費了四、五年的心力訓練演技,雖然贏得老師的掌聲,但也只是替不重要的角色加分。他不禁開始思索,演戲之於自己的意義為何?直至有天欣賞京劇,施副導演才發現戲劇可以帶給觀眾的東西很廣。在觀賞《三借芭蕉扇》的崑曲片段中,同學們了解到時間和空間是可以透過演戲呈現的,搭配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功力,在座同學們無不看的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去過印度的人只會分成兩個反應,一是直接愛上它,一是討厭它」,施副導演更提到自己曾參加雲門舞集資助年輕藝術家出走亞洲國家的「流浪者計畫」。一邊彈奏著在南印度學會的西塔琴,一邊帶領同學們探索印度奇妙樂章,啟迪藝術與生命的共鳴,進入一趟說走就走的流浪印度之旅。來自聖城瓦拉納西的神聖恆河,囊括印度人民的生、老、病、死、吃、喝、拉及撒,將最真實的面貌赤裸裸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
演講的尾聲,施冬麟副導勉勵同學們:人就像一個「碗」,有時會遇到挫折而導致碗產生缺角,這時如果放棄,碗的生命歷程也就結束了,但如果轉念並相信自己能夠克服,缺角就像生命的歷練般化為碗的美麗印記,也會因此蛻變為嶄新的碗。他期許同學們在面對生命的缺角時,能淡然處之,克服它並創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文圖/國貿一趙翊君】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賀!商學院育成中心彭仁鴻執行長 獲管理界最高榮譽「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10/28/2024 |
校園頭條 | 恭賀李韋宏學長 榮獲第十二屆傑出大陸台商創新經營獎 | 11/22/2024 |
校園頭條 | 全國資訊創新競賽 東吳資管系再創佳績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校級赴外交換研修說明暨分享會 鼓勵同學赴海外研修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韌性校園 永續大學成果展暨AI黑客松競賽 展現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 11/2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