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四年級學生詹元妤每學期學費約5萬元,在外租屋生活費約3萬元,一學期8萬元,4年來就背了64萬債務在身上。
她不放過任何打工的機會,就連下課10分鐘與午休都要打工,「上課打瞌睡是他們唯一喘息的機會」。
教育是貧窮孩子翻身的唯一希望,但考上大學就此翻轉未來了嗎?
根據財政部統計,在512萬位申報薪資所得者,21至30歲年齡組的低薪族占比高達33%。年輕人初出校門,背負學貸進入低薪、低晉升機會的勞動環境,淪為政府無暇顧及的「新型態社會弱勢」。
東吳大學社工系副教授李淑容觀察,以前的貧窮是老、病、窮,現在則是受限制的就業機會、薪資下降,成為貧窮的主因。沉重的學貸、生活費,讓弱勢的孩子無法專心念書,在課堂間與打工場所來回奔波。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洪敬舒認為,社會價值觀普遍認為學歷是與他人競爭的平等機會,但因個人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為了追求平等,反而背上更重的經濟壓力,造成更大的不平等。」
李淑容觀察,公立學校的學生家境大多優渥,在學期間就到國外當交換學生,或是在校積極參加社團,開拓他的人際關係。
反觀就學時期忙於打工的學生,李淑容說,不僅與同學互動較少、休閒被剝奪,在人力資本養成的階段,因為沒有時間投入課業,造成競爭力弱化,出社會後僅能找到次級的工作,再成立青貧家庭,貧窮繼續惡性循環。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畢業典禮 暴龍現身 畢業生親友變裝賀喜 | 06/07/2025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北商大資管系舉辦「2025九校聯盟程式設計競賽」 參賽人數創新高 企業設攤徵才 深化產學接軌 | 06/06/2025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資訊平台提選填志願3建議 注意校學士跨域資源 | 06/03/2025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推銀髮產業微學程 強化體驗服務 | 05/29/2025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考試院院長暨院部會長官蒞臨東吳大學 深化國考合作與人才培育對話 | 05/28/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