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系訊】
本校企業管理學系於2018年11月14日(週三)舉辦第四季「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一場次主題是《美國期中選舉的夢醒時分?世界經貿新秩序,台灣產業新生機》,由法商講座教授陳冲擔任主持人,企管系沈筱玲教授擔任引言人,邀請與談人包括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會策顧問杜紫軍、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鯤雄、財經自媒體-王伯達觀點創辦人王伯達,共同探討中美貿易戰下的全球經貿發展與台灣企業的彈性因應之道
陳冲講座教授特別提出,中美貿易大戰,其實不只是一場貿易戰而已(More than a trade war),背後還有科技戰、國安戰、外交戰、金融戰等布局。至於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他認為這是一個全球經貿新常態的形塑過程(New Normal),不是幾天的時間可以結束。
陳冲講座教授並提出六點總結。第一、國際貿易應是互利共榮的發展,太多的貿易順差並不是福氣(提醒台灣),有些貿易逆差也不是壞事(提醒美國)。第二、中美貿易戰並不會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也不見得會增加美國就業,背後其實是強權之間的競爭。第三、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是否為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亦即崛起的大國,如古代的雅典與今日的中國;與守成的大國,如古代的斯巴達與今日的美國,這中間必有一戰?會以什麼樣的形態出現?是我們必須要小心留意著。第四、美國聯準會近期發佈匯率報告也提出,匯率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操縱者,因此也許美國可以考慮調整修訂,以回應真實狀況。第五、全球經濟不只是供應鏈,更是價值鏈,屬於命運共同體,美中貿易戰不要因此傷害自己又傷害別人。美國可以是American First,但不應該是American Only。第六、台灣應該戒慎恐懼,必須謹慎觀察中美貿易戰下的全球經濟變化,進而善用地位槓動資源。陳冲講座教授提醒,當棋子並不可恥,能善用定位創造價值更為重要。
引言人企管系沈筱玲教授則引用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2018年10月4日的演講指出,「中國共產黨使用了與自由公平貿易不符的一系列政策,包括關稅壁壘、配額、貨幣操縱、強制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竊盜以及工業補貼。這些政策建立了中國製造業的基本,而以競爭對手特別是美國的利益為代價。」而美國的戰略目標有四,一是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美國製造。二是「一山不容二虎」。三是保護美國企業及智慧財產權。第四,美國的目的不只是關稅,而是中國市場的開放。
而繼2018年8月23日第一波計5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2018年9月24日第二波計20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第三波將在2019年1月1日實施,估計有90%的中國出口將會被課稅。台商在第一階段受衝擊的產業主要是鋁、鎳等原物料或元件,第二階段受衝擊產業是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第三階段則以網通產品首當其衝。沈筱玲教授提出,台灣產業必須調整過去「台灣接單研發、大陸或海外生產、出口歐美」的代工出口模式,而以更彈性的作法回應。同時政府在稅賦與投資保護內容,也應有更大的作為回應經貿變化。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會策顧問杜紫軍則分析,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至2017年已成長四倍,高達3,750億美元,這並不是新問題。但美國總統川普在解決北韓問題後,就較有能力放手回應中國的崛起。「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經濟策略,但實質上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議題。」2016年中國對美出口企業百強中,台商佔四成,每年對美國出口金額約2,000億美元。因此要思考調整產能或遷移廠址確有必要,但短期不易達成。
杜紫軍分析,台商可以回台生產但幾乎不可能,除缺地、缺電、缺水、缺工、缺人之外,台商2,000億美元出口美國的產能,根本塞不進僅有370億美元出口產能的台灣。「要把大象牽回來住在豬寮裡,根本不可能。」而台灣政府自始不循國際貿易規範處理,反而靠美國對抗中國,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尤其兩岸關係惡化,形同棄台商於不顧。他認為未來台商的策略方向有三,上策是兩岸合作至第三地開發新的生產基地,共同將輸美產能及供應鏈外移,至於在大陸的產能僅出口美國以外地區。中策是整合台灣政府、工程業及金融業能量至第三地開發新的生產基地,將台商在陸輸美產能及供應鏈外移。下策則是繼續講空話,直到企業忍無可忍為止。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則直指中美貿易大戰的緣由,乃是「中國製造2025」的長期經濟發展背景,包括大數據、智能汽車、軌道交通、雲計算、機器人、智能電網等十大重點產業等。其中尤其是5G通訊產業的全球獨佔地位,更已成為中美未來標準戰役的核心。吳中書分析,美國貿易糾紛對台灣的可能影響包括貿易面、投資面與其他如技術與人才流動。他建議政府與台灣廠商應該抱持更開放正面的思維,營造更彈性的環境,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尤其應提供更充分的資訊讓中小企業做好彈性回應世界經貿發展之決策。
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鯤雄對中美貿易戰則提出他的獨到解讀,「提高成本,也能當洋槍大砲用」。他更直言中美貿易戰只是全面戰爭的一部分,近期美國能源部就投入大量經費在「造電」上,以回應未來5G與物連網等科技應用。如果以經理人採購指標(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簡稱PMI)來觀察各國企業對未來的投資信心,美國的PMI是朝上的,台灣持平,中國往下,東南亞各國則是七上八下,「真正得到好處的,似乎是日本。」他觀察這幾個月大家都在「搶灘」加快出口,以回應中美貿易高關稅壁壘即將在明年一月實施的危機。在此情況下,台商的回應之道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調整價值鏈到其他國家,以回應未來的變化。
財經自媒體-王伯達觀點創辦人王伯達則由整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後70多年的全球化進程,分析技術普及、貨幣貶值與大國崛起的週期性變化。1929~1944年是農業革命與美國的崛起;1948~1995年間,隨著美國與全球工業化發展,造就日本崛起。而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資訊革命與中國崛起則是全球化的主要階段。他也直言,全球化還在繼續,只是需要更多努力,而現在的中國經濟並沒有反擊美國高關稅戰役的能力。他也建議在動盪下的個人,「你並沒有另一個30年」不論是「東漂」還是「西漂」必須做好決定以回應全球經濟變化。
企管系主任劉美纓表示,第四季《東吳企管財經講堂》聚焦在「經濟新常態,全球競合下的大戰略與新願景」,初步規劃五個主題,除今天舉辦的《美國期中選舉的夢醒時分?世界經貿新秩序,台灣產業新生機》是本季第一場次,下一場次預定在2019年1月9日舉辦,主題是《稅改新正義?財政擴張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唯一解方?》歡迎產官學能在未來有更多的互動交流,與時俱進針對重要財經議題進行思辨,以作為政策制定參考與產業發展後盾。
【文圖/企管系】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賀!商學院育成中心彭仁鴻執行長 獲管理界最高榮譽「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10/28/2024 |
校園頭條 | 恭賀李韋宏學長 榮獲第十二屆傑出大陸台商創新經營獎 | 11/22/2024 |
校園頭條 | 全國資訊創新競賽 東吳資管系再創佳績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校級赴外交換研修說明暨分享會 鼓勵同學赴海外研修 | 11/21/2024 |
校園頭條 | 韌性校園 永續大學成果展暨AI黑客松競賽 展現高教深耕計畫豐碩成果 | 11/21/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