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蘇恩然報導】
「東吳第四屆實境藝術節」開幕記者會於109年12月29日在外雙溪校區露易莎咖啡廳舉行,邀請到巴豪嵐吉嵐、成若涵、林銓居、洪譽豪、張育嘉五位藝術家,引導觀眾看見作品動態延伸與互動藝術的進行式,促進人與科技、藝術與環境之間的結合。
東吳實境藝術節已邁入第四年,今年以「一山曇花」為主題,邀請藝術家們針對本校的歷史脈絡、自然地貌、校園生活等題材進行創作,透過藝術與科技、實體與虛擬的交織連結,為這座百年校園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魅力。東吳實境藝術節至今已累積24位藝術家參與,共有29件藝術作品以及6件藝術家與學生共同創作品,成為全臺擁有最多實境藝術的文化空間。
東吳實境藝術節由本校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及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胡朝聖共同策劃為期五年的藝術計畫。邀請藝術家們以不同的想像創作,將「可見而無法觸摸」的新感知,透過科技與地景交織,成為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風景,讓東吳學生認識校園歷史記憶、自然與人文環境,帶領藝術家實地走訪校園,為東吳大學創作全新的作品,並與技術團隊科碼新媒體合作,以新科技的方式,將藝術家創作理念展現出來。
藝術家巴豪嵐吉嵐在外雙溪校區的大階梯設置野豬雕塑《回歸》,是由他以及109年10月舉辦「實境藝術工作營」的參與學生共同創作。同學負責彩繪屬於自己的野豬圖騰,再透過實境技術把實體作品與虛擬作品結合,為野豬雕像,增添趣味元素。同時也希望藉由本次作品串起東吳師生們對校園、大地的連結,並提醒人們萬物生命的寶貴。藝術家洪譽豪則使用3D掃描方式擷取東吳大學的校區景致,製作《時間環-掣流於溪》,為坐落在外雙溪畔的東吳大學串連起時空中的不同向度,並透過結合VR/AR裝置,讓大家體驗著穿梭於校園的感受,提供觀者更寬廣的想像空間。
潘維大校長表示,非常肯定實境藝術節的成果,透過科技與人性的結合,讓學生能更接近藝術,並鼓勵每個系所成立一個「AI應用研究中心」,針對AI技術對不同領域造就的影響與改變,帶領下一代關注新興科技的應用和思維。第四屆實境藝術節體現了藝術與數位科技上的創意與互動,讓體驗者連結人與科技、人與自然、藝術與地景的關係,歡迎同學深入校園看看這些作品,走近藝術。
【文圖/社會四蘇恩然】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攜手紅十字會 培育國際人道專業人才 三年學分費全免 | 04/22/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企管「職搗黃龍,捨我其誰」職涯活動圓滿成功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參與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 迎接多元共融 在地共好的USR永續未來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清明追思 緬懷前賢薪傳精神 | 04/14/2025 |
校園頭條 |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代表團訪問東吳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 04/1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