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校園記者謝瑜庭報導】
對未來感到一片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感到沮喪?110年3月19日,由東吳傑英會及社會資源處舉辦的「好學講堂」計畫,邀請到本校第四屆傑出校友,現為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的李應平學姐(社會系80級),和學弟妹們分享她的生涯發展歷程。李學姐笑稱自己是「雜菜煲」,畢業後歷經15年,轉換10份以上的工作,才真正地確認自己的方向。
不斷「校準」人生是必經過程
「我是誰」、「我喜歡什麽」、「我想成為什麽」,李應平認為這三個問題很重要,大學四年至今,仍不斷思考。攤開她的學經歷,畢業後留在東吳生涯發展中心擔任助教,之後到中國時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再到文化部、台灣好基金會,起跑點似乎與後來的工作沒有直接關聯,但過程中所累積的養分,無意間為她開啟後續的機會。像是在中國時報擔任社會部專員,承辦兩岸藝文演出交流的經歷,使她後來獲得賞識,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廣處處長,掌握機會,不斷學習是其中關鍵。
岔路,讓她認清自己
向來喜愛挑戰、突破自我的李應平,在公部門服務多年後,決定轉換跑道,到企業界學習商業運作,於是接下翡翠產品公司副總經理的職務,協助成立台灣分公司。翡翠是屬於玉的一種礦石,李應平認為玉和東方文化有密切連結,且自身喜歡相關產品,因此決定嘗試,但當她進入商場後,內心卻覺得苦悶,找不到工作動機,與自己理念不符。此時李應平發現自己適合公益性質的工作,確立藝文領域是職涯方向,並於2013年接掌文化部政務次長、2014年擔任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推動地方創生計畫。有時候,繞了遠路,會讓我們的心看得更清楚。
自嘲生涯歷程是「雜菜煲」的李應平學姐,不被社會期待框限。她鼓勵學弟妹們,多方嘗試累積經驗值,因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充滿各式蔬果的雜菜煲,必須以小火燉煮,如同學姐工作多年,最後確認文化領域是心之所向,即使費時,但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經典料理。
【文圖/社會三謝瑜庭】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攜手紅十字會 培育國際人道專業人才 三年學分費全免 | 04/22/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企管「職搗黃龍,捨我其誰」職涯活動圓滿成功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參與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 迎接多元共融 在地共好的USR永續未來 | 04/15/2025 |
校園頭條 | 東吳大學清明追思 緬懷前賢薪傳精神 | 04/14/2025 |
校園頭條 | 日本東北學院大學代表團訪問東吳大學 深化學術交流合作 | 04/1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