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級政府債務仍約有7.3兆元,約占當年GDP的36.8%。在此過往的10年內,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在改善中,然往後受COVID-19及財政體質的影響,債務極可能又會快速累積,也因此稅制改革更有其必要性。
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孫克難分析,台灣財政不夠健全,主要在於國民租稅負擔率嚴重偏低,以往國防採購與經建計畫就長期仰賴特別預算來舉債融通,顯示財政不健全,再加上這兩年來,受到COVID-19的肆虐,政府為了加強防疫、紓困、振興等作為,在特別法及特別預算支應下,極可能會帶來上兆元的債務,實在不可輕忽。
而財政改善絕不是單純的數學問題,例如只要債務累積成長率小於經濟(GDP)成長率,累積債務占GDP的比率就能降低,稅收(或收入)成長率大於支出成長率,財政赤字就可望縮小等。因其背後是要推動各種財政改革方案,尤其是稅制改革,更因涉及人民利益的重分配,必然是眾人之事,是政治問題。而其中利益團體的阻力、選票考量的壓力等,是否能夠克服,政府能否展現改革魄力,則是推動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曾巨威指出,台灣面臨這次疫情以後,可以把台灣累積很久的體質上問題再重新檢視。像是財稅、租稅問題藉由重新檢討後,讓政府再一次聽到,掌握老問題、新局勢,找一個更好的機會重新改革,進一步讓台灣脫胎換骨,財政更加健全。
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張盛和分析,對於財政紀律、健全財政方面,建議可修改公債法12條,加上「因經濟成長造成的稅收超徵稅收用來還債,降低債務餘額」,不但簡單也可行,而整體財政紀律與稅制健全是國家永續的要件。
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指出,國稅分成於理有據,且中央稅收占比遠超過支出占比,加上我國共分稅比例低於國際。其中,所得稅、貨物稅、營業稅可增加分成比例,但這會有水平不均的缺點,因此建議6都可以國稅分成為主,脫離水平不均泥沼,16縣市及鄉鎮市則是以統籌分配稅款、補助款為主。初步構想是要把餅做大、抓大放小,這樣一來,可以打破零和僵局,且能促進財政/租稅努力,因為餅已做大,就要自食其力。此外,還可以提升地方自治,藉由財政自足,自我負責。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客座教授徐仁輝指出,國際新形勢包含三大層面,包含民主與威權的對峙、台海跟南海的軍事緊張、世界生產鏈的重組,這些都對台灣造成相當多的影響。其中,對提高國防支出,雖這樣會排擠其他支出結構,但應該要做,不能安全只靠別人來防衛,而非自己。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9/2024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日文系促文化交流 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 | 08/08/2024 |
媒體報導 | 【遠見雜誌】傳承與創新 東吳百年品牌力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CHEERS】傳承東吳大學百年優良傳統 打造國際級教育品牌 | 07/08/2024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簽約英國前30大名校 讀4年獲學碩雙聯學位 | 06/26/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