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隨著台灣掀起大缺工潮,企業紛紛祭出更優薪資,吸引優秀人才,如今的碩士起薪水準為何?為何商管碩士起薪最高頂大換人當?
「碩士起薪更高」是很多人之所以就讀研究所的重要目的,希望更高的文憑,可以在求職時帶來更優渥的起薪。
2020年,《遠見》與104人力銀行獨家合作,首度公開「資訊」「工程」「管理」「財金」四大熱門徵才領域的碩士起薪前五強學校。
這兩年,隨著台灣掀起大缺工潮,企業紛紛祭出更優薪資,吸引優秀人才,如今的碩士起薪水準又是為何?
《遠見》「2022全台熱門研究所起薪排名」,鎖定近十年投入職場碩士人數最多的五大學群:資訊、工程、管理、財金、生科,找出其中「公私立碩士起薪Top5」。
調查方法為篩選最近十年研究所畢業新鮮人第一份全職工作月薪,依中位數進行排序。若多校的薪資中位數相同,再依平均數排序。薪資固然依所屬產業、職務、科系、地區、以及個人條件等因素而不同,但此一調查,不失作為有志就讀研究所的全國學子,為選擇評估時的一個明確數據參考。
綜觀五大熱門學群中,國立大學碩士起薪最高者,不管是理工或商管,都由陽明交大、清大兩校輪流奪冠,可說是最受企業歡迎的兩所國立頂大。
私立大學碩士起薪,則是輔仁、元智兩校表現最佳,霸榜資訊、工程、管理三榜的冠亞軍;東吳則在其強項的財金,長庚在具優勢的生科,分別拿下該學群碩士起薪冠軍。
資訊學群:陽明交大58K稱霸,輔仁奪下私校冠軍
各行各業推動數位轉型,大數據更成為商業決策重要依據,帶動資訊高階人才需求孔急,帶動資訊碩士起薪連年翻漲。
2020年首次公布此排名時,交大就是資訊學群碩士起薪冠軍,兩年後,合校後的陽明交大繼續奪冠,起薪上漲2000,從56K上升到超過58K,更是五大熱門領域中碩士起薪最高者。(表1)
私校則由輔仁大學以50K奪冠,也是五大熱門領域中,私校碩士唯一起薪達5字頭者。(表2)
工程學群:清大54K奪冠,輔仁、元智、中原並列私校最佳
半導體產業這兩年成為討論度最高的台灣護國神山產業,對應的「工程」領域人才,也成為爭搶標的。「工程」學群範圍龐大,包括電機、電子、光電、化工、材料、能源等眾多領域,是半導體、高科技、製造業的人才庫大本營。
清大2020年時就是工程學群碩士起薪冠軍,2022年繼續蟬聯第一,起薪上漲2000元,從52K升到54K。(表3)
私校則是輔仁、元智、中原並列,三校工程碩士起薪同為46K。(表4)
管理學群:清大55K打敗台大;元智、輔仁私校最高薪
兩年前,台大與清大管理碩士起薪同為50K,是管理學群起薪最高的兩校。兩年後,清大起薪大漲5000,以55K力壓台大的52K,成為起薪最高的國立大學管理碩士。(表5)
傳統認知中,商管學院最有名的是台大和政大,也是引領台灣商管高階教育的前鋒,然而為何成立於2000年、在國內商管學院中屬於「後輩」的「清大科技管理學院」,卻會後來居上,獨走成為起薪最高的新霸主?
答案是「數位轉型大趨勢」與「科技產業大搶人」的交乘作用,讓企業近年來,商管相關職位聘人時,往往首先要求「具備數位能力」,甚至希望是「科技x商管雙專長」,這也讓從成立之初就鎖定「科技x管理人才」為主軸的清大科管院,直接搭上大趨勢起飛!
清大科管院院長林哲群強調,其他學校的管院都是「純粹的商管內涵」,但清大科管院成立之初就鎖定四大領域「計量財金、科技法律、科技管理、服務科學」,每一項都是以科技或數理為基礎,結合管理與金融,做產業實務與應用的發展研究。
此外,傳統管院要做跨領域,往往面對不同學院派系整合,但清大科管院因為年輕,加上一開始就定位為「跨領域」, 師資綜合企管、經濟、金融、法律、數學、資訊等背景,從教學架構上就打造整合式的「多元化學習」。
「跨領域一開始就是清大科管的本質,整合型管理人才,剛好滿足台灣各產業數位轉型所需。」林哲群強調。
財金學群:陽明交大52K殺出,東吳、輔仁私校最優
財經學群包含金融、經濟、會計、風管等科系,相關人才帶領台灣整體金融產業與市場發展。
兩年前的碩士起薪冠軍,是商管財金名校政治大學,然而今年卻是由理工名校陽明交大以52K起薪,力壓眾多財金商管名校奪冠,令人跌破眼鏡。(表7)
理工名校為何拿下財金碩士最高起薪?理由和商管碩士由清大拿下理由一樣,「數位轉型大趨勢」與「科技產業大搶人」讓「資訊x財金雙專長人才」,成為當前金融產業最想要的熱門人選。
陽明交大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系主任黃宜侯指出,近年金融產業大力推動科技轉型,「金融科技人才」更是各家金融業者找人時的首選。
雖說許多大學商管學院都開設有相關金融科技課程,但陽明交大的理工背景,以及學系一開始的設定,就是「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兩大主脈,師資配置、課程設計,架構上兩者並重。
對比許多傳統商管學院,科技相關課程,都是近年來追加,甚至採「資訊學院開課,提供金融系學生選修」的「附加式的資訊課程」。
這帶來最大的差異,就是陽明交大資財系相關課程,可以完全聚焦在金融領域。由於資訊學院老師不一定熟悉金融領域專業知識,許多科技應用的舉例,常是非金融業場景。
但資財系因為課程完全鎖定金融,老師也是本系,所有數位應用、科技新創、學生專題,全部都以金融科技為命題,「是否聚焦金融,差異就會出現,也會讓企業有感,畢業生的能力到底是否完全符合產業需求。」
生科學群:清大39K第一,長庚近38K直逼國立頂大
生醫產業被認為最有機會繼半導體產業後,成為下一座台灣護國神山,也讓沉寂多年的生醫、生科人才,近年熱度回升。
國立大學碩士部份,尤清大以39K奪冠,之後依序是陽明交大、台大、成大、中興。(表9)
私立大學部份,由長庚以近38K奪冠,起薪與國立大學接近。(表10)
許多人認為,台灣市場太小,沒有足夠規模可以發展生醫產業,然而根據經濟部《2021生技產業白皮書》,生技產業營業額連年,2012年為3590億元,2020年增加至6011億元,年複合成長率5.89%,其實大有可為。
生科背景、也曾生醫創業過的清大校長高為元就指出,生醫產業和製造業是不同思維,製造業對創新創業的概念,往往是「從初始研發到最終成品」,但藥物、生醫產品由於開發時間長、成本高,台灣確實資本不夠。
切入其中一段,達到一定成果就出場,例如在40%階段時就把研發成果賣給國際大型公司,高為元說,台灣現有的研發能量,其實非常有機會。
而其中的所需的技術研發、動物實驗、檢測晶片,就是台灣強項,也是生科人才未來熱門的機會點。
調查說明:從104人力銀行求職會員資料庫中,篩選最近十年研究所畢業的新鮮人第一份全職工作月薪,再依各校畢業生的中位數進行學校排序。若多校的薪資中位數相同,再依平均數排序,平均數較高、排序較前。提醒讀者,畢業生薪資會依所屬產業、職務、科系、地區、以及個人條件等因素而不同,學校薪資排序請再搭配其他面向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