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成為產業變革的開路部隊
但會計領域也並非一成不變,Covid-19疫情衝擊下,過去實地查帳的會計作業,必須借助科技工具做遠距查帳;電子商務及電子支付等新興交易模式興起,紙本會計紀錄移往線上,會計人員也必須跟著移轉作業方式;今年,金管會正式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會計部門首當其衝。
面對產業環境變化,學校教育不能保證永遠有效,東吳大學會計系特聘教授蘇裕惠強調,「專業人士的專業知識每隔2、3年必須再進修,才能與時俱進。」東吳大學會計系創立於1951年,是國內最早創立的會計學系,也早在1999年成立碩士在職專班實務界高階主管進修管道, 70年來為我國產官學界培育出上萬名會計人才,成為台灣培育會計財務專業人才之重要基地。
「碩專班的課程設計不在於高深艱澀的學術理論,而是希望學生掌握核心知識後,透過實務議題的討論,將理論落地應用」,高立翰主任分享,此外,東吳會計系碩專班也因應跨領域趨勢,將會計理論延伸到財務管理、金融法治、稅務法律、資訊科技、公共政策等不同層面,擴展學員更寬廣的視野;並符應ESG發展趨勢,持續推展「永續會計」。
跨域學習夯 激盪會計領域火花
跨領域潮流也讓碩專班的學員組成更加多元,除了持續深造的會計人員約佔一半外,也有越來越多的稅務、商管、法律及理工人才加入,「同學們剛開始齊聚一堂的討論真的很難溝通」,高立翰主任笑著說,不同領域菁英各自看問題的觀點不同,激烈辯論在所難免。但就宛如具體而微的公司組織一樣,學員們在逐漸累積的會計知識上形塑共同的語言後,再帶入各自專業,進行精彩的腦力激盪,並引爆出跨領域的思維模式,進而帶出更多元的養分,這也是跨域重構的絕佳學習模式。
蘇裕惠教授也觀察到,與一般碩士生相較,在公司內部向來沈默但具備深厚財會經驗的會計中高階專業人才,藉由課堂中實務議題報告與討論機會,刺激他們勇於跳出來發言,化被動為主動,回到公司後也展現截然不同的企圖心,進而獲得高層青睞。
老字號東吳會計 龐大師資群成堅實後盾
東吳會計系身為國內會計學系領頭羊,師資陣容堅強,除了術業有專攻的專任教師群外,還有各大專院校著名學者、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各大金控董事長、財政部及金管會等政策面高層,以及來自法學領域的檢察官等,分別從會計專業、公司治理、財稅專業、金融風控及政策法律面向,帶給學員最實務的經驗,同時也常常在課堂上,直接針對學員公司經營面臨的問題來進行解析並給予建議。
蘇裕惠教授指出,東吳大學會計系追求的是「以完善資本市場實務運作之教學與研究」,因此,東吳大學會計系的教師群義無反顧積極出任各大公協會顧問委員並參與國家重要財會政策擬定會議,貢獻其專長,協助議定會計準則、財報規範、審計與評價等關鍵變革;也因此,校內師資群對於大環境的變化趨勢掌握度高,隨即會在課程上做出因應與調整。
會計是提供企業管理層所需要的一切必要資訊,為公司營運的關鍵一環,因此,不管是本科系出身的人才回流再造,亦或是不同領域菁英跨領域學習,再鏈結東吳大學會計系上萬名、遍佈在社會產、官、學界高層的校友人脈,將創造更大的社會正面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