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聖(右)與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對談,從公共性角度檢視故宮近來變革的合理性。(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提供)
針對故宮重要寄存文物「蘭千山館」合約到期後要求寄存人取回,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發起「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連署,23日並由教文體育組陳學聖召集人,邀請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對談,從公共性的角度,檢視故宮近來變革的合理性。
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強調不是站在對立面而是希望針對政策辦論,「一個更好的政策形成,一定是透過辯論,不同的意見之間相互了解、學習」他指出日前舉辦的「故宮近來作為是否有符公共性」公聽會上,很樂見故宮院長吳密察的出發點是要制度化,但問題在於還沒有具體而詳細的內容與制度,也未向社會大眾說明為何需要變更既有制度,就決定蘭千山館不能繼續寄存,缺乏合理性。
劉維公更以NCC裁罰中天為例,表示:「若行政機關最大,連司法機關都必須遵從行政機關的意見,而不是由司法機關自己去判斷,就是所謂的政策的暴力。」劉維公語重心長指出,可以預期最終的結果還是故宮一意孤行,但仍希望故宮聽到不同的聲音,「文資審議的過程,政府必須要找到說服民眾接受或大眾能夠接受的理由」政府不應以粗暴的過程終止合約。
劉維公認為台灣目前公共政策最普遍缺乏的就是政策的辯論,容易導至民選獨裁,為政者一意孤行,決策者就容易在政策制訂時導致政策暴力。因此他強調「共好」的概念,陳學聖也呼應指出,故宮對文物寄存早已建立相關制度,此次蘭千山館事件缺乏改變的正當理由,呼籲民眾繼續參與蘭千山館文物的連署,為政策辯論以及「共好」而努力。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東吳大學畢業典禮 暴龍現身 畢業生親友變裝賀喜 | 06/07/2025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北商大資管系舉辦「2025九校聯盟程式設計競賽」 參賽人數創新高 企業設攤徵才 深化產學接軌 | 06/06/2025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資訊平台提選填志願3建議 注意校學士跨域資源 | 06/03/2025 |
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東吳大學推銀髮產業微學程 強化體驗服務 | 05/29/2025 |
媒體報導 | 【中央社】考試院院長暨院部會長官蒞臨東吳大學 深化國考合作與人才培育對話 | 05/28/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