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室訊】
東吳大學自105學年度起禮聘前總統馬英九先生以榮譽無給職方式擔任「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以每月1場不同主題的演講課程,與本校同學互動對談。馬英九講座教授本學期的第3場演講以「69年來的兩岸關係:今後何去何從」為題,於12月5日上午在本校城中校區實習法庭開講,吸引校內師生們踴躍出席聆聽,包含董保城副校長、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校企管系高孔廉講座教授也前來旁聽,現場座無虛席。
馬講座教授引用《三國演義》開卷第一章「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形容兩岸關係,表示過去兩岸就如同三國時代,雙方不論是在政治或是戰略上都是刀光劍影,你來我往,但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兩岸已不適合這樣的交流模式。
除了談及1949年之後的兩岸歷史淵源,馬講座教授還提及1992年香港會談的「九二共識」,是我國海基會所率先提出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大陸充分尊重並接受,進而逐漸形成的默契,並非由陸方提出,強迫台灣接受;而「九二共識」一詞,也是我國陸委會主委蘇起於2000年提出的,並非捏造。馬講座教授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共同確認的政治基礎,為兩岸共識,不應由單方輕言變更。
馬講座教授也談到,自蔡政府執政後,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從冷和平變成冷對抗,失去官方溝通管道。其中,不但觀光業損失慘重、陸生來台申請人數下降、無法參加重要國際組織大會,更失去五個邦交國。馬講座教授強調,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之間的關係「相合則旺、相離則蕩、相反則傷」要維持兩岸現狀,就要認同九二共識。
對於未來兩岸是否能談統一,馬講座教授認為,不但方式必須要和平,過程更要民主,讓兩岸民眾能夠充分表達意見。如果兩岸沒有統一的共識,則要維持現狀,繼續擴大深化交流,等待有利時機,以免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
在最後的互動問答環節中,學生們也把握機會踴躍提問,像是前陣子的九合一選舉及公投議題;2020年總統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未來兩岸之間的發展動向等,馬講座教授也有問必答,一一為學生們說明解析。
【文/秘書室、圖/法學院】
| 類別 | 標題 | 登刊日期 |
| 校園頭條 | 以「士林學」接軌在地 以人文思維走向國際—東吳王世和副校長談未來人才新方向 | 10/30/2025 |
| 校園頭條 | 第12屆台日亞洲未來論壇暨2025東吳大學東亞區域發展研究中心USR國際研討會圓滿成功 | 10/30/2025 |
| 校園頭條 | 東吳資管系攜手企業打造學生職涯新契機 114就業暨實習博覽會熱烈登場 | 10/28/2025 |
| 校園頭條 | 開拓國際視野絕佳機會 即日起受理赴海外交換研修申請 | 10/28/2025 |
| 校園頭條 | 實踐多元共融 共築在地共好 社區好鄰居踴躍參與USR分享交流會 | 10/28/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