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校園頭條

:::

2017第六屆數位化科學實驗研討會─互動式探究與實作量測

  • 12/07/2017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
  • 圖片標題:圖十合影.jpg
  • 圖片標題:圖九翻轉教室.jpg
  • 圖片標題:圖一報到.jpg
  • 圖片標題:圖七使用arduion_打造自己的實驗範例.jpg
  • 圖片標題:圖二主任致詞.jpg
  • 圖片標題:圖八電路版焊接情形.jpg
  • 圖片標題:圖三陳秋民老師分享.jpg
  • 圖片標題:圖五地震儀.jpg
  • 圖片標題:圖六你用的是單擺嗎?.jpg
  • 圖片標題:圖四地震儀製作中.jpg

【物理學系訊】

邁入第6年的「數位化科學實驗研討會」,106年11月18日於本校外雙溪校區在第一教研大樓「源流講堂」熱鬧開場。過去的幾年間所累積的經驗與人氣,讓物理學系的數位化科學實驗工作坊儼然已成為高中教師必須參與的重要活動之一。不論南北、大家齊結在一堂,動腦動手實做,學習新方法,分享新資訊。

有別於以往,此次活動從講演、工作坊,均由物理系出動教師、助教與學生形成一個個團隊,針對實驗項目,從選材、製作、測試不斷進行,耗費兩、三個月的時間完成各類材料包。70餘人參與的活動,節奏緊湊,時而笑聲不斷,時而驚呼連連,時而搔頭苦思,時而振筆埋首,場面熱鬧。

吸引高中老師慕名而來的分別有陳秋民老師講座及演示的主題「電錶量測完全攻略」,齊祖康老師的「運用實驗的方法找出剛體的質心位置」,陳卉瑄老師的「公民地震學:現在與未來」分享。原來,地震學不僅是地球科學,也是公民所應具備的常識,一種新思維,讓地處地震帶的我們,了解地震的防範是所有公民的責任。

說是研討會,其實「實作工作坊」才是重頭戲。工作坊有張有毅老師「使用arduion 打造自己的實驗範例:量測重力加速度g」、齊祖康老師的「如何準確的測量質心轉動慣量:應用至單擺週期探究教學」、梅長生老師的「互動式教學的探究與實作課堂分享:以PBL、ZuVio、Moocs為例」,另外兩場動手玩地震,由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梁文宗老師:手做地震儀的基本物理,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卉瑄老師:由地震波探知地球內部」。

「地震儀」是地震學家所仰賴用來記錄地表震動訊號的儀器。它的基本原理究竟是什麼?要如何才能找到地震來時不動的點來記錄地面的運動狀態呢?簡單的說,我們必須要製造一個慣性系統來產生一個相對比較不會動的點,觀察其他位置與這參考點的相對變化來反應地震的影響。根據這原理所製作的地震儀,稱之為「慣性地震儀」。我們將以慣性系統架構就常用的彈簧─重物為依據,自己動手來製作一組地震儀。學系研發中心團隊精心設計的這個教具,利用不同材質的材料,經由不斷的實作與測試方才確定,透過動手組裝,得到許多迴響,同時在當天也售出少量材料包。後續將持續支援材料包與高中教師教學需求。

「反饋與檢討」與與會教師切磋教學上的得失,補充教學能量,透過交流,經驗分享,提升教學效益。研討會一天,圓滿豐富;堅持,是許多老師們對活動的肯定與支持,我們會繼續努力往前。

【文圖/物理系徐小燕秘書】